消极情绪与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情境拖延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消极情绪与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情境拖延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实验1研究大学生在消极情绪诱发条件下与中性情绪诱发条件下大学生情境拖延行为的差异性。实验2研究不同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大学生被试在消极情绪诱发条件下拖延行为的差异性。研究方法:实验1运用E-prime软件编制的拟态拖延实验来模拟让人拖延的情境,并通过软件记录消极情绪诱发条件下与中性情绪诱发条件下大学生情境拖延行为的差异性。实验2运用E-prime软件编制的拟态拖延实验来模拟让人拖延的情境,并通过软件记录消极情绪诱发条件下不同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大学生被试情境拖延行为的差异性。研究结论:通过两个实验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被试在中性情绪诱发条件下情境拖延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被试在消极情绪诱发条件下情境拖延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3)中性情绪诱发的男大学生被试和消极情绪诱发的男大学生被试的情境拖延存在显著差异。(4)中性情绪诱发的女大学生被试和消极情绪诱发的女大学生被试的情境拖延存在显著差异。(5)在消极情绪诱发条件下,自我效能感在是影响拟态拖延实验反应时的最主要的因素。
【关键词】:情境拖延 情绪 自我效能感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2
- 引言12-13
- 1 文献综述13-28
- 1.1 拖延的定义13
- 1.2 拖延的类型13-14
- 1.2.1 以拖延动机为划分标准13
- 1.2.2 以拖延带来的后果为划分标准13-14
- 1.2.3 以拖延者态度为划分标准14
- 1.2.4 以跨时间与情境的稳定性为划分标准14
- 1.3 拖延的理论14-16
- 1.3.1 期望价值理论14-15
- 1.3.2 时间动机理论15
- 1.3.3 时间折扣理论15
- 1.3.4 自我调节理论15-16
- 1.3.5 行为控制理论16
- 1.4 拖延的研究方法16-18
- 1.4.1 问卷法16-17
- 1.4.2 实验法17-18
- 1.4.3 观察法18
- 1.5 拖延的影响因素18-23
- 1.5.1 任务特征的因素18-19
- 1.5.2 个体差异的因素19-23
- 1.5.3 拖延的后果23
- 1.6 情绪、自我效能感与拖延相关的研究23-25
- 1.6.1 情绪与拖延23-24
- 1.6.2 自我效能感与拖延24-25
- 1.7 拖延的干预25-28
- 1.7.1 个体拖延的干预26-27
- 1.7.2 团体干预27-28
-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框架28-31
- 2.1 问题提出28-30
- 2.1.1 现有研究的不足28-29
- 2.1.2 本次研究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29
- 2.1.3 本次研究的研究意义29-30
- 2.2 研究框架30-31
- 2.2.1 研究内容30
- 2.2.2 研究对象30
- 2.2.3 研究方法30-31
- 3 实证研究31-48
- 3.1 实验 1:消极情绪诱发条件下与中性情绪诱发条件下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实验研究31-39
- 3.1.1 研究目的31
- 3.1.2 研究方法31
- 3.1.3 实验设计31-32
- 3.1.4 实验程序32-33
- 3.1.5 统计方法33
- 3.1.6 结果分析33-37
- 3.1.7 讨论37-39
- 3.1.8 结论39
- 3.2 实验 2:不同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在消极情绪诱发条件下的情境拖延行为的实验研究39-48
- 3.2.1 研究目的39
- 3.2.2 研究方法39-40
- 3.2.3 实验设计40
- 3.2.4 实验程序40-41
- 3.2.5 统计方法41
- 3.2.6 结果分析41-45
- 3.2.7 讨论45-47
- 3.2.8 结论47-48
- 4 研究的总结论与反思48-52
- 4.1 研究的总讨论48-50
- 4.1.1 情绪与情境拖延48-49
- 4.1.2 自我效能感与情境拖延49
- 4.1.3 情绪、自我效能与情境拖延49-50
- 4.2 研究的总结论50
- 4.3 研究的反思50-52
- 参考文献52-57
- 附录57-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娟;;大学生拖沓行为与情绪紧张度的关系研究[J];学理论;2014年03期
2 严兆娴;张萍;吴翠芬;;急诊新护士拖延行为与焦虑情绪的相关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年31期
3 丁凌云;;浅析拖延现象的心理学理论[J];考试周刊;2011年14期
4 楚翘;肖蓉;林倩;;大学生拖延行为状况与特点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8期
5 彭芳;张静平;杨冰香;谢丽琴;焦娜娜;;医学研究生拖延行为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年02期
6 陈俊;易晓文;;拖延行为个体对人格特征词、拖延词的注意偏向[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7 王灵芝;王晓钧;;拖延的理论与测量[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7期
8 蒙茜;郑涌;;拖延研究述评[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平;关于拖延和焦虑关系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夏晓娟;大学生时间洞察力、自我决定动机与学业拖沓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胡春宝;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保华;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65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56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