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根源的人性探索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根源的人性探索 出处:《思想理论教育》2016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追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源,有必要从人性的角度进行学理考辨和系统思考。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从不同维度对人性进行了探索,当下学者也从人性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根源进行了追问。相关的研究启示我们,有必要从人性善恶、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关系、人的未特定性与可塑性等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根源进行审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向人学深度掘进的同时,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根源、人性依据、人性基础等问题,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进行综合研究,以熔铸成符合现代社会人的发展规律、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需要的"新人性观"。
[Abstract]:The roo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system thinking from the angle of humanity. The thinkers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the nature of exploration, now scholars have root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angle of human nature were asked. The related research tells us that it is necessary from the human na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eople, not specificity and plasticity of the human perspective, the causes of human natur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re examined. The moder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depth of excavation to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must be on human nature orig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human nature, human nature foundation, from philosophy. Sociology, political science, anthropology, pedagogy, psych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comprehensive research perspective, to melt into line with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o adapt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development needs The "new concept of sex".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根源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3CKS043) 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分类号】:D64
【正文快照】: 人性问题是一个古老又恒久的论题,也是在追问思想政治教育缘何产生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议题。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从不同维度对人性进行了探索,当下学者也从人性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根源进行了追问。这些探索与追问,对于深化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反思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现曾,王凤英;思想政治教育与现时代三题[J];探索;2000年02期
2 王勤;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几个社会条件[J];探索;2000年04期
3 朱琪虹,王盛茂;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图书馆建设;2000年03期
4 王泽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点思考[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姜延宝,蔡东平;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益问题[J];党建与人才;2000年05期
6 曾鹃;浅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J];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7 钟崇先;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刍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8 田祚雄;世纪之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反思与前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韦兆钧;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超前性及其实现之策略[J];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董强,董光威;试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J];江南论坛;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2 熊继文;;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4 林燕;陈玉民;;探索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志军;;宽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理念[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6 段文灵;;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辩证[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7 余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内容和原则[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8 杨远旺;;论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国巧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功能[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龙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正铭;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N];广西日报;2005年
2 解放军报记者 董强 本社记者 曹智;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00年
3 李毅;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N];人民日报;2007年
4 乐清市委党校 谢安民;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内涵[N];温州日报;2007年
5 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 范绪锋;追问思想政治教育“元”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王立仁;如何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徐志宏;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N];光明日报;2008年
8 于丽娟 王晓光;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价值[N];鞍山日报 ;2008年
9 邸志学 杨柳;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N];保定日报;2008年
10 杨贤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N];六盘水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3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庆民;思想政治教育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张宏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英;解构大众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大学;2008年
2 刘保;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领域的拓展[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3 郑建松;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志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李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学术性[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黄国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马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及其实现[D];长安大学;2009年
8 郭春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述评(1949-1957)[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丛琳;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10 曾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同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1370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370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