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陌生人社会与雷锋精神

发布时间:2018-01-26 18:09

  本文关键词: 陌生人社会 雷锋精神 伦理 出处:《宁夏社会科学》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们正处于其中的陌生人社会必将持续地影响现在和未来的生产生活、逻辑思维方式乃至用于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原则和道德确证的方式,雷锋以其身体力行诠释了对待陌生人的伦理态度,于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德冷漠是陌生人社会中存在的现实伦理问题,人往往就是在这种道德冷漠的环境下才会变得更加脆弱,因而更需要道德的温暖。雷锋在这方面确为生活在陌生人社会中的人们树立了学习和效法的道德榜样。雷锋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蕴含着一种在意、顾及和帮助他人的道德关切以及对他人的平等尊重、感恩的伦理情怀。构建"德得相通"的道德回报机制是对陌生人社会之于雷锋精神伦理诉求的积极回应。
[Abstract]:We are in the stranger society will continue to affect the present and future production and life, logical thinking and even the ethical principles used to adju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the way of moral confirmation. Lei Feng interprets the ethical attitude towards strangers with his own experience, which still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Moral apathy is a realistic ethical problem in the society of strangers. It is in this environment of moral indifference that people tend to become more vulnerable. Lei Feng has set a moral example for people living in strangers' society. Lei Feng's spirit contains a kind of care in a sense. Taking into account and helping others' moral concern, equal respect for others, and the ethical feelings of gratitud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ral reward mechanism" is a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demands of the stranger society on Lei Feng's spiritual ethics.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多民族道德生活史系列研究”(项目编号:13&ZD064)
【分类号】:D648
【正文快照】: 对于人来说,社会似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当我们将人与社会结合在一起进行理解时,情况就会变得有所不同。比如我们常说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而所谓熟人社会,不过就是指在日常生产生活空间,我们所遇到的和与之发生交往关系的对象多是我们所熟悉的人,包括亲人、邻居、朋友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萍,任经辉,陈仁富;对跨世纪雷锋精神的思考[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罗素英;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促进公民道德建设——“雷锋精神与公民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J];求是;2002年07期

3 许启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雷锋精神[J];道德与文明;2003年02期

4 王伟;弘扬雷锋精神要与时俱进[J];道德与文明;2003年02期

5 陈升;寻求雷锋精神中的永恒价值[J];道德与文明;2003年02期

6 张博颖;九十年代“雷锋精神”研究一瞥——《道德与文明》发表“雷锋精神”研究文章的情况回顾[J];道德与文明;2003年02期

7 ;发扬光大雷锋精神[J];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03期

8 龚冬梅;雷锋精神的新时代解读[J];求实;2003年S2期

9 梅克保;弘扬雷锋精神 建设精神文明[J];求是;2003年06期

10 刘畅;雷锋精神与新世纪同行[J];党史纵横;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荣凯;;弘扬雷锋精神与构筑贵州“精神高地”[A];“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精神高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黄飚;;学习雷锋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邢全超;;雷锋精神对大学生发展的启示[A];雷锋精神的时代观照——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3年

4 韩文强;;论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A];雷锋精神的时代观照——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3年

5 尹苋;;论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及其弘扬措施——基于师范教育的思考[A];雷锋精神的时代观照——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3年

6 曾群芳;;雷锋精神作为纪念资源的当代构建——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A];雷锋精神的时代观照——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3年

7 何小芳;;试论雷锋精神从革命性到道德性的变迁——以《人民日报》(1963年~2012年)为中心的考察[A];雷锋精神的时代观照——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3年

8 李静;;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须凸显雷锋精神[A];雷锋精神的时代观照——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3年

9 岳艳斐;;新时期雷锋精神的传播现状和路径探索[A];雷锋精神的时代观照——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3年

10 王云波;;弘扬雷锋精神 传承时代脉搏[A];雷锋精神的时代观照——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石辉;浅谈新时期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N];海南农垦报;2005年

2 本报评论员;弘扬雷锋精神 牢记“两个务必”[N];解放日报;2003年

3 本报评论员;雷锋精神正当年[N];经济日报;2003年

4 林岩(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范亚飞(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弘扬雷锋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N];石家庄日报;2005年

5 毋江水 王杰;市场经济呼唤雷锋精神[N];保定日报;2006年

6 ;雷锋精神不能消失![N];成都日报;2007年

7 杨黎峰;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N];长治日报;2006年

8 王平鲁;让雷锋精神照亮人们的心灵[N];抚顺日报;2007年

9 记者 刘思波;中日专家学者研讨雷锋精神[N];抚顺日报;2007年

10 苏莉 通讯员  李璐璐;“雷锋精神”专题访谈开讲[N];湖南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力;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价值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南君;雷锋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3年

3 田然;雷锋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张柳;符号互动理论视野下的雷锋精神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5 牛志鹏;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雷锋精神大众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6 王萌萌;论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D];辽宁大学;2013年

7 李雪凝;雷锋精神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8 韩炜;新时期雷锋精神传承常态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9 邓雄峰;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弘扬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闫陶琳;当代社会传承雷锋精神的路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66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466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c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