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式冷漠:心理机制、产生原因及求解之匙
本文选题:看客心态 + 认知机制 ; 参考:《理论与改革》2016年04期
【摘要】:看客式冷漠是当前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指的是当某人身陷困境,需要旁观者给予帮助时,旁观者明知按道德约束应该伸出援手,而实际行动中却表现为视而不见、麻木冷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和行为。它通过"责任扩散"、"合理化"、"责备归因"、"有利比较"等心理机制将个人责任最小化,粉饰看客心态,从而避免内疚、羞愧等负面情绪的出现;看客式冷漠的产生既有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观念冲突、科技高度发展带来的"陌生人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导致的怨恨心理等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道德认知上对自我与他人关联性的割裂、道德情感的缺失导致道德人格的不健全等个人层面的因素。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诚信价值观和法治价值观,是看客式冷漠这一社会问题的求解之匙。
[Abstract]:Spectator apathy is a prominent social problem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It means that when someone is in a difficult position and needs the help of bystanders, the bystander knows that he should lend a helping hand in accordance with moral constraints, but in actual action he turns a blind eye. Numbness apathy, more than a matter of less attitude and behavior. It minimizes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through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such as "responsibility diffusion", "rationalization", "blame attribution", "favorable comparison" and so on, thus avoids the appearance of negative emotions such as guilt and shame. The emergence of spectator apathy includes the conflicts of moral concept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stranger society" brought about by the high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social level of resentment caused by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There are also some personal factors, such as the separation of self and others in moral cognition, the imperfection of moral personality caused by the lack of moral emotion. Practicing socialist friendly values, honesty values and rule of law values are the key to solve the social problems of the watching apathy.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大学教育系;
【分类号】:D6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南权;腐败滋生的心理机制及其防止措施[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2 佟银霞;李贵军;;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社会心理机制及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3 丁海蒙;钱明;徐京卫;;大学生“廉政感”培养的心理机制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3年02期
4 王福德 ,江雷;论治安性骚乱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及其调控[J];武警技术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5 尹彦;;谈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心理机制[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6 翁学东;;信心是个啥魔方——浅析金融危机背后的社会心理机制[J];人民论坛;2008年22期
7 郑素娟;刘思阳;;高校培养大学生村官就业心理机制的探索[J];学术探索;2012年09期
8 李欣忆;祁畅;曾俊伟;刘彪;;大学生黄赌毒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免疫防范教育研究[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谭长福;;领导班子和谐的心理机制分析[J];领导科学;2010年02期
10 张健东;大学生自杀心理机制的形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金旺;;论表扬的心理机制与科学运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2 牛建平;;中国人的荣誉心产生的心理机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静;郭永玉;;金钱对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郭效仪;;创新社会与社会心理机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吴慧;;从输入到输出的习得过程及其心理机制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6 刘建伟;胡卫平;;中学生力学概念转变的心理机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梁芹生;;论梦研究中的四个理论问题[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高文斌;祝卓宏;陈祉妍;刘泽文;高晶;;网络成瘾心理机制及其综合心理干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马向阳;徐富明;吴修良;;行为决策中忽略偏差的心理机制与影响因素[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杨宜音;张曙光;;是俱乐部,还是关系网—一项有关大学生同乡交往社会心理机制的质性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上海大学教授 顾骏;媳妇熬成婆:严规背后的心理机制[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盛晓白;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N];光明日报;2007年
3 王斌 叶绿 李娜 华中师范大学;彩民有限理性行为的心理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霍涌泉 段海军;乐观的心理机制及其培育[N];光明日报;2012年
5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张凯;帮助患者走出疼痛陷阱[N];健康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李明宇;就业“恐慌”好比“狼来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7 潘文宇;闭门思“故”损健康[N];大众卫生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姜澎;校园流行语也是大学文化载体[N];文汇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煜民;官员腐败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防范[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王翠洁;大学生手机媒介沟通行为对社交影响的心理机制[D];浙江大学;2012年
3 苏新慧;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魏晓华;中国人的报恩心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向晋辉;幸灾乐祸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D];西南大学;2007年
6 柳佳;从心理机制到意义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顾国军;恩与报恩的类型、机制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周杰;基于脑心理机制的突发事件情感反应识别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荆秀娟;红色—愤怒隐喻的认知心理机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刘冰;中学生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92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79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