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儒学的歧途——以蒋庆为例
本文选题:政治儒学 + 蒋庆 ; 参考:《探索与争鸣》2016年04期
【摘要】:儒家称被为天人之学,因为它并非一般的道德学说。儒家道德乃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结果,它对于天道性命的探究,正是为了给道德法则奠基,从具体、多变的现实生活中,探寻出永恒的道德精神。而蒋庆的政治儒学,致力于儒学意识形态化和政教合一的国教化,将使儒学成为阻挠社会现代转型的力量,这对于儒学本身和中华文明的当代进步都将产生灾难性影响。蒋庆以为将儒学意识形态化足以复兴儒学,却不知道在现代社会中,这恰恰是害了儒学。由于市场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的利益关系高度复杂化且短期化,任何将儒学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的做法,只会损害儒家的公信力。
[Abstract]:Confucianism is called the School of Heaven and Man because it is not a general moral doctrine. Confucian morality is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of nature and man, the change of ancient and modern life". Its exploration of the life of heaven i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moral law and to explore the eternal moral spirit from the concrete and changeable real life. Jiang Qing's political Confucianism, committed to the ideology of Confucianism and the unification of state and religion, will make Confucianism a force that obstructs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which will have a disastrous impact on Confucianism itself and the contemporary progres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Jiang Qing thought that the ideology of Confucianism was enough to revive Confucianism, but did not know that in modern society, this is precisely harmful to Confucianism.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terest relationship in modern society is highly complicated and short-term. Any way to turn Confucianism into ideology and politicization will only damage the credibility of Confucianism.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
【分类号】:D6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传波;;浅谈儒学思想对韩国的影响[J];神州;2013年01期
2 徐玉鹏;日常生活中的儒学[J];学习月刊;2004年04期
3 周桂钿;儒学新论[J];新视野;2005年02期
4 何晓蕾;;中国世代推崇儒学之原因探析[J];理论界;2006年04期
5 李祥熙;;关于弘扬和光大儒学的几点思考[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汤一介;;儒学是建设和谐社会极重要的思想资源[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7 秦国际;;儒学思维与法治理念的距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常俊贤;;国内外儒学现代化研究现状述评[J];法制与社会;2010年04期
9 方同义;;论儒学对人类文明的建设性价值[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10 刘晗;吴永;;政治哲学视阈下的儒学人文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导刊;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卫平;;今天应当如何普及儒学[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水生;;儒学与日本现代化新论[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沈小勇;;浙江儒学的知识传统及其现代价值[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夏乃儒;;儒学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承贵;;活在生活中的儒学[A];“卧龙人生”文化讲演录(第一辑)[C];2011年
6 于作敏;;略论近世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儒学观[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7 施炎平;;从“成人之道”看儒学核心理念及其价值[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丁成际;;儒学与当代日常生活伦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鞠曦;;段正元儒学思想论略及其哲学反思[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10 郭荣丽;;儒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作用[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好光邋同济大学教授 邵龙宝;全球化语境下的儒学普及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院长 汤一介;期待21世纪儒学有新的发展[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马来平;儒学创新的着力点[N];联合日报;2014年
4 左岸;“百姓儒学”,,掌声之后贵在坚持[N];中国艺术报;2014年
5 成都市武侯区 何勇海;“百姓儒学”给乡村增添“道德营养”[N];中华读书报;2014年
6 林桂榛;儒学的世界性与世界性的儒学[N];光明日报;2004年
7 刘荣芝;《儒学引论》简介[N];河南日报;2003年
8 汤拥华;儒学何以获得当代价值?[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陈多旭;教化与工夫——解读儒学的一个独特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蔡报文;儒学与现代民主[N];珠海特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雪;近三十年儒学发展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魏彩霞;全球化时代中的儒学创新[D];浙江大学;2003年
3 张鹏;北魏儒学与文学[D];西北大学;2008年
4 周红;儒学宗教性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沈小勇;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D];苏州大学;2011年
6 张朝松;儒学早期近代转型的一个侧面[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董爱玲;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会通与融合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8 王宝峰;儒教社会中的独行者:李贽儒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沈尚武;叶适儒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THEO A. COPE;儒学中的“诚”及其在心理学和心理分析中的意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益斐;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与孔孟儒学实践性的比较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2 卢珊;儒学与西学的交融互释:严复核心观念疏解[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维娜;刘少奇儒学观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孔霞;略论儒学在中唐时期的演进[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春;汉初儒学的发展及其对政治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0年
6 黄伟;反思与回归—梁启超儒学思想的嬗变[D];河北大学;2008年
7 左康华;儒学传播实现路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黄昀;略论儒学与少数民族的相互关系[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金亮;儒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特点[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刘钦春;宋恕儒学思想初探[D];西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89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089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