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下的公共道德重建
本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期下的公共道德重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现代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已得到广泛的扩展。但是,社会体制的转型和道德价值观的嬗变使得社会公共关系变得复杂,公共道德的失落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现实中,一些公民的公共意识非常薄弱,公共精神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使得公共道德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改善现实中的公共道德问题迫在眉睫。 造成我国公共道德危机的原因主要有社会转型、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公共道德的历史根基薄弱三个方面。其中,多元文化对我国主流道德价值观的冲击和重私德而轻公德传统文化惯习是公共道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重建公共道德,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从道德他律和自律两个维度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公共道德重构的具体路径。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公共道德的法律化进程,以消极层面的公德为侧重点完善道德责任制度和道德保护机制,是解决公共道德问题的制度路径;从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增强公民的道德自律能力和公共道德情感,使社会形成尊重和善待陌生人的道德氛围,是解决公共道德问题的认知路径;实现我国传统道德的现代性转换,推进现代公共精神与传统道德文化融合,则是解决公共道德问题的文化路径。
【关键词】:社会转型 公共道德 重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48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次7-9
- 1 绪论9-14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9-11
- 1.2 国内外公共道德问题研究综述11-13
- 1.2.1 西方公共道德问题的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公共道德问题的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13-14
- 2 社会转型背景下重建公共道德的意义14-22
- 2.1 公共道德的内涵、分类及特征15-18
- 2.1.1 公共道德的内涵15-16
- 2.1.2 公共道德的特征16-18
- 2.2 社会转型背景下公共道德重建的重要性18-22
- 2.2.1 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18-19
- 2.2.2 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19-21
- 2.2.3 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21-22
- 3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公共道德危机22-34
- 3.1 社会转型背景下公共道德冲突的表现与后果22-27
- 3.1.1 市场经济潮流中的公共道德缺失22-25
- 3.1.2 公共领域中的公共道德信仰贬值25-27
- 3.2 社会转型背景下公共道德危机的原因分析27-34
- 3.2.1 社会转型的代价27-29
- 3.2.2 多元文化的冲击29-31
- 3.2.3 历史根基的薄弱31-34
- 4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公共道德重建34-51
- 4.1 公共道德重建的两个维度34-38
- 4.1.1 道德他律——制度维度35-36
- 4.1.2 道德自律——人格维度36-38
- 4.2 公共道德重建的路径思考38-51
- 4.2.1 完善道德责任制度和道德保护机制38-44
- 4.2.2 增强道德自律能力和公德教育的情感体验44-47
- 4.2.3 融合现代公共精神与传统道德文化47-51
- 5 结论51-53
- 参考文献53-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德娟;;道德的荒芜与良知的放逐——对当代社会道德伦理的深重忧思[J];学理论;2009年15期
2 杨绍德;社会转型期公共道德建设初探[J];理论与当代;2002年05期
3 徐西胜;道德重建与制度安排[J];甘肃理论学刊;1999年03期
4 司马云杰;道德重建要寻求新的人文精神[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 李继槐;道德重建是一项伟大工程[J];文明与宣传;2001年05期
6 程宗璋;法制建设:道德重建的基础要素[J];理论与改革;2002年01期
7 左亚文;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重建的三个维度[J];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06期
8 程宗璋;论法制建设是道德重建的基础要素[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年04期
9 周家健;道德重建的法律启示[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0 谢建刚;道德重建初探[J];常熟高专学报;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孟美;;关于社会转型期中的城市养老问题[A];老年学论文集(二)[C];1998年
2 周中之;;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研究[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3 吕梁;;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4 陈少华;何瑞文;;社会转型期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教育适应性探讨[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5 刘红;;社会转型期的档案管理[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6 贾志强;;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环境特征及其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郑彩莲;;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发展的若干思考[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瑜青;;社会转型期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兴起与选择[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9 胡近;;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点与教育探讨[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刘宝才;;东周社会转型中的三大关系[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先波 徐莉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GATT“公共道德例外条款”探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陈依元;践行公德要从点滴小事做起[N];文汇报;2006年
3 杨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心灵鸡汤”[N];人民日报;2007年
4 严健媛;从“公民觉醒”到“公民自觉”[N];无锡日报;2010年
5 上海行政学院政党研究所所长、教授 刘宗洪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研处提供;实现腐败“零容忍”[N];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张原;加强公民公共道德素质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6年
7 蒋丽丹 实习记者 丁影;结合灾后重建工作 推进城乡文明建设[N];绵阳日报;2008年
8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法学博士、全国检察业务专家 卢乐云;社会转型期如何实现公诉理性[N];检察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杨友明;社会转型期的公共伦理困境与建设[N];学习时报;2001年
10 陈杰敏;社会转型期女性职工利益保障的几点思考[N];东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莉;WTO“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赵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调整[D];吉林大学;2008年
4 温志强;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预防准备机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罗文章;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乔梁;我国社会转型中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化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谷峪;日本社会转型期的职业技术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颖;教育的人性追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于影丽;社会转型期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楚文凯;社会转型期预防腐败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文轩;社会转型期下的公共道德重建[D];浙江大学;2013年
2 宋震;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失范与重建[D];吉林大学;2007年
3 秦艳贞;在幻像与流放中寻找真实[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马志敏;社会转型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条件分析[D];山西大学;2005年
5 曾凡军;社会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冲突及其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曹金波;社会转型期中介社区发展现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姚仁权;中国政治文化与腐败的相关性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8 肖红军;社会转型期国有医院文化重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敏;韩国社会转型期中等职业教育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张亚男;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干部角色的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期下的公共道德重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55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