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从传统道德视阈谈当前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17-03-19 22:08

  本文关键词:从传统道德视阈谈当前道德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其对民族精神的传承、民族心理的形成以及民族性格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传统道德非但没有取得与其地位相称的发展传承,反而陷入被漠视甚至被肆意践踏之窘境:民众道德信仰缺失,勤于追求物质利益,疏于提升道德修养;社会价值观多元前提下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过度膨胀,最终引发一系列社会失序、价值混乱等问题。探讨当前社会条件下传统道德遭遇困境的原因,既有物质基础的丧失——传统社会中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结构遭到解体,也精神基础的丧失——市场经济反主体效应下人文精神失落。虽然现代社会模式中的社会分工与利益分化对传统道德的困境直接负责,但在当前社会中进行道德建设又不能离开此种前提,因此需要探索传统道德对当前道德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内容所在。要助益于当前的道德建设,首先就要了解传统道德自身的特点,如此才能有的放矢。产生于农耕时代,并且作为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反映的传统道德,自产生之后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与文化个性,本文借鉴梁漱溟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将其概括为两个方面:以道德代宗教,文化早熟;推崇人生向上,理性早启。前者使人在礼乐道德的教化之下无得而乐,并通过躬身自求的方式信赖自己,提高责任感与使命感。后者使人立足现实但又超越现实,在厚情相与间追求人生向上,以期塑造理想道德人格。可以说,传统道德之所以具有现实意义,乃是因为其文化个性恰与商品经济笼罩全球、金钱尺度与效益原则一家独大、仅靠民主与法制收效不佳的现代社会具有互补性,因此进行道德建设不能绕开传统道德。当前社会的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传统道德资源中寻找力量支持实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回溯传统,并非情感上的复古情结作祟,而是基于传统道德满足人生价值需要的意义,目的仍在当下。在深入分析传统道德独特品格的基础上,为使之得到更好的发展传承,需要借鉴冯友兰先生道德抽象继承的方法,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区分出什么是具有超越价值的“不变的道德”,什么是与具体社会条件相联系的“可变的道德”。要继承不变的道德,使之继续促进社会发展;改变行为方式,使可变的道德与当前社会相符合,重新焕发活力。为此,需要理清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所共有之理,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重拾人文精神。若能审慎对待传统道德,使其优秀品格在现代社会依然发挥积极作用,无疑可以助益于当前社会的道德困境的解决。
【关键词】:传统道德 窘境 文化早熟 理性早启 抽象继承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8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绪论12-21
  • 一 选题理由12-13
  • 二 文献综述13-19
  • 1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末13-16
  • 2 21世纪以来16-19
  • 三 论文结构19-21
  • 第一章 传统道德在现实中遭遇尴尬21-31
  • 一 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结构被解构,传统道德失去社会物质基础21-24
  • 二 市场经济反主体性效应下的意义世界坍塌,传统道德失去社会精神基础24-31
  • 1 市场经济中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加深人的片面性25-26
  • 2 市场经济中利益分化成为主题,导致人的物化26-28
  • 3 市场经济的反主体效应造成人文精神的失落28-31
  • 第二章 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之核心31-47
  • 一 以道德代宗教,文化早熟32-38
  • 1 礼乐之教使人无得而畅快34-36
  • 2 反省自求使人始终信赖自己36-38
  • 二 推崇人生向上,理性早启38-47
  • 1 立足现实而又超脱现实之“理性”39-42
  • 2 厚情相与间追求人生向上42-47
  • 第三章 传统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传承47-62
  • 一 理论意义上对“道”与“德”的抽象继承49-53
  • 1 对于传统道德思想体系的抽象继承49-51
  • 2 对于道德行为规范的抽象继承51-53
  • 二 现实意义上以抽象继承法应对传统道德被解构的问题53-59
  • 1 传承和发展传统道德需要寻找社会变动中的不变之理53-56
  • 2 传承和发展传统道德需要在市场经济的现实中重拾人文精神56-59
  • 三 抽象继承传统道德的现实意义59-62
  • 结语62-63
  • 参考文献63-66
  • 致谢66-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7-6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凯麟;德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把握行为“应当”、“失当”和“正当”的维度[J];道德与文明;2001年05期

2 陈瑛;;请为道德“鼓”与“呼”[J];道德与文明;2010年06期

3 罗国杰;;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与“糟粕”[J];道德与文明;2012年01期

4 商逾;;从拜物教批判到工具理性批判——社会批判理论范式的转换[J];东岳论丛;2010年07期

5 何中华;;论马克思语境中的“自主活动”[J];东岳论丛;2012年04期

6 朱贻庭;;文化生命结构与传统道德继承[J];道德与文明;2012年04期

7 樊浩;;“后伦理时代”的来临[J];道德与文明;2013年06期

8 唐凯麟;建构和谐社会的道德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9 鲁鹏;人文精神:外化与失落及其启示[J];理论学刊;2002年05期

10 姜涌;公民意识的自觉[J];理论学刊;2003年05期


  本文关键词:从传统道德视阈谈当前道德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56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b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