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21:03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要真正的与时俱进,体现人的价值,要关注人的情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确保人的主体性的正确方向,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接轨,挖掘新型人才,为教育事业培养接班人和生力军,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教育的意义。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健康成长,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更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把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创新力、辨别力、沟通力作为重中之重,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打下稳定的心理与道德基础,使他们毕业后能顺利走向社会,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教育只有立足于培养人的主体意识,才能发挥其价值,促进其个体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如果仅仅定位于灌输现有的社会思想道德的要求,而忽略了对人主体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就会压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矛盾的运动发展,教育者无法引导受教者真心体验社会生活,真正内化社会标准,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不断培养人的行为习惯养成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为己任,使公民不断增强自律、自立和自省能力,使公民能够顺利完成由高职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要成为社会人,那必然预示着要加强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人才能在社会的各个角色和环境中应对的得心应手,也符合社会所要求的各类型的人才,才能够具备和社会中各种因素抗衡的条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顺应教育事业的核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的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则更加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只有我们拥有了人性化的教育模式,能够在教育中找到自我,才能更好的发挥我们的潜能,启迪我们的心灵,展示我们的价值,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偏重于对受教育者的外部灌输上,所以忽略了他们正面的、显性的教育,对于受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状态的教育更是少见,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就很难打动人心,教育所要达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逐渐的消失殆尽。 基于此,笔者在文章中就进行了几点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规范,更具体,更能发挥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笔者认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就必须进行一个根本的转变,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培养紧密联系起来,把培养受教育者的人格和健全受教育者的心理作为教育的重点,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人本化。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效益,运用隐性教育的方式,把教育者日常生活状态比如语言和行为等作为一种榜样的标杆建立起来,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从单向灌输的形式向对话的方式转变,形成一种交流式教育。要注重在教育中受教育者共性和个性的相统一,要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还要结合社会实践的多样性,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实践性和渗透性。
【关键词】:教育 人本化 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目录10-12
- 第1章 绪论12-20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2-15
- 1.2 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的含义15-16
- 1.3 研究综述16-18
-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方法18-19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19-20
- 第2章 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的必然性20-29
- 2.1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人本化的必然性20-21
- 2.2 人的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机统一性21-25
- 2.2.1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以人的价值实现为目的22-23
- 2.2.2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以人的价值的实现为手段23-24
- 2.2.3 人的价值实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24-25
- 2.3 从“人的需要”探析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的迫切性25-29
- 2.3.1 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需要的科学本质26
- 2.3.2 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26-29
- 第3章 确立新时期教育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9-34
- 3.1 培养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人29-31
- 3.1.1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积极健康的个性30
- 3.1.2 激励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30-31
- 3.2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31-34
- 3.2.1 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31-32
- 3.2.2 社会变化与人的适应性相统一32-33
- 3.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人本相统一33-34
- 第4章 发挥人的主体性,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34-44
- 4.1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34-38
- 4.1.1 无产阶级政党的主体性34-35
- 4.1.2 以“人的主体性”为视野35
- 4.1.3 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目标35-38
- 4.2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创新38-41
- 4.2.1 从单向灌输方式向对话方式转变38-39
- 4.2.2 注重共性和个性的相互统一39-40
- 4.2.3 结合社会实践的多样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40-41
- 4.3 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中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41-42
- 4.3.1 着眼传统观念的新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41-42
- 4.3.2 拓展服务与保障的新领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42
- 4.4 小结42-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4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47-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田维亮;朱永兵;;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变迁的人学探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6期
2 刘秀兰;;“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价值指向[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杜正国;王慧;;浅析科学发展观与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1年13期
4 徐岚;;以人为本的哲学阐释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张晓辉;;以人为本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宏观环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3期
6 毕静;;基于Maslow需求层次理论的以人为本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10期
7 王圣祯;庞晶;;以人为本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确证[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刘顺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56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