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流行歌曲感染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03:53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更是社会延绵发展的根基。流行歌曲作为重要的文艺形态和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其融入生活、融入时代,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感染性,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是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和学术研究者提出的责任和使命。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导言》中明确将“幻想”“想象”“形象化”概括为艺术掌握世界的特征。流行歌曲这一艺术形态是如何影响人,尤其是青少年的观念和态度,进而作用于社会、作用于时代;我们依据流行歌曲感染性的构建机制,何以、何能增强其对人的灵魂、对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的正向感染性,是本文试图解答的问题。本文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流行歌曲感染性研究”这个命题,探讨如何借助文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从以文化人、以文培元和感染教育的视角研究文艺铸魂,以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激发新时代青年的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基于上述背景和目的,本文以流行歌曲为载体、以青年为研究对象,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流行歌曲感染性的可能与可行。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交叉、历史和现实相融合的视角出发,对流行歌曲感染性的理论依据、内在机理、运行机制、增强路径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全文可归纳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流行歌曲感染性的理论和方法作了探讨。流行歌曲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风靡,有其美学、大众心理学、传播学等多个角度的原因;而“感染性”则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有意或无意、主动或非主动地受到一种行为、思想的渗透,从而对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众多理论中,发源于接受美学的“接受理论”、来自教育学的“情感教育理论”、来自社会学的“场域理论”和“精神动力学”理论等是探索流行歌曲感染性的相关理论依据。第二部分梳理了新时期以来流行歌曲感染性的嬗变历程,并在历史流变中确认其正反两方面感染性之所在。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来流行歌曲嬗变历程的梳理,将流行歌曲大体分作港台流行歌曲、校园流行歌曲、“西北风”流行歌曲、新时期的“红歌”、网络流行歌曲、新时代主旋律流行歌曲等六个阶段,据此得出流行歌曲的正向感染性在于坚守理想信念、强化价值引导、增强精神引领、丰富审美体验等方面,而负向感染性则源于价值确立的消解、价值导向的偏差、价值引领的弱化等方面,从而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历史背景和基本前提。第三部分通过对“流行歌曲感染性”这一主题具体研讨目标的确立,通过歌唱者和美育工作者的个案,分析了流行歌曲感染性的构成主要包括情感、意境、时代性等几个要素;并通过2019年央视春晚个案分析和定量化实证分析等几个方面探讨“流行歌曲感染性”这一主题的内涵。对成功的歌唱家、作出杰出贡献的美育工作者的访谈,可以获得一些有别于局外人的经验和感受;透过成功的音乐产品,可以触摸到流行歌曲感染性的着力点;再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大体厘清流行歌曲为什么可以流行、怎样流行、流行过程中如何陶冶人、感染人等问题。这几个不同的支撑点,共同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流行歌曲感染性研究的实证性框架。第四部分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流行歌曲感染性的机制与实践路径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流行歌曲感染性的构建机制,大体可概括为主客体心灵共鸣、美学场域文化涵养和大众传媒助推、内循环要素创作机制等几个层次,而音乐受众与流行歌曲之间的审美共鸣是其内核。在增强其正向感染性的实践上,可以从流行歌曲的生产创作、校园“以美育人”教育理念的贯彻、主流媒体与网络媒体及自媒体的融合推进、“政府-市场-个体”协同打造良好的商业运行机制等几个方向上作出相应的尝试。流行歌曲是一代音乐人智慧的结晶,也是长期被忽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载体。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借助对于青年受众具有特殊感染性的流行歌曲,实现对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这一理念的推进,是本研究的美好愿望和最终归宿。
【图文】:

流行歌曲,知网,发文量,年度


图 0-1 流行歌曲不同年度发文量(来源于中国知网,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学术关注度的进展呈现了递进式的研究和关注趋势,2006 到 2014 年研究都是高态的增量,受到普遍关注;而用户关注度的数值显示从 2014 年到 2015 年出现了直线上或下降的趋势,说明在某一阶段,某一社会热点或者政策颁布时会引起一波学术研究热潮。

流行歌曲,知网,分布图,文艺作品


升或下降的趋势,说明在某一阶段,,某一社会热点或者政策颁布时会引起一波学术研究的热潮。从流行歌曲的研究层次来看(如图0-2所示),主要涉及的是在基础研究(社科)(2117篇);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330 篇);文艺作品(325 篇);行业指导(社科)(154 篇);高等教育(154 篇),由此可见,关于流行歌曲的研究已经呈现多层次、多领域、多角度的态势。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605;D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辉;;“以文化人”的价值论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11期

2 李忠军;;关于“灵魂”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的探讨[J];教学与研究;2015年11期

3 史巍;;铸魂育人中灵魂范畴的唯物主义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2015年11期

4 李忠军;;“铸魂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核心内涵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10期

5 张蕾;郭鹏;;浅谈高校文艺活动的现状与提升—以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导向[J];人民论坛;2015年20期

6 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年05期

7 田贞;;励志经典 青春宣言——《我的未来不是梦》歌词赏析[J];职大学报;2014年06期

8 梁会兰;;接受理论与提高思想政治课有效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王超;;大陆地区流行歌曲研究群体问题解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李建军;;坚持用党的十八大精神铸魂育人[J];政工学刊;2012年12期



本文编号:2614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614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c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