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罗生门式”扶人事件中德与法的问题分析及解决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21:01

  本文关键词:“罗生门式”扶人事件中德与法的问题分析及解决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罗生门》是日本经典电影,这里的“‘罗生门式’扶人事件”指的是在因扶人引起的案件中,是见义勇为还是侵权,是做好事还是“被讹”,当事各方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撑而各执一词,使事实真相难以厘清而影响民众的判断和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判决,其中当年的南京“彭宇案”就是此类案件的典型代表。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罗生门式”扶人事件做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本文通过对“罗生门式”扶人事件中凸显的道德与法律问题的关系、博弈等的分析及其困境的原因解读,力求找到解决“罗生门式”扶人事件的有效途径,让人们敢扶、愿扶,发挥正能量,重拾社会信任与和谐发展的信心。基于上述思路,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通过对“罗生门式”扶人事件的涵义分析、道德与法概念及二者关系的阐释来阐述道德与法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二,通过对“罗生门式”扶人事件所反映德与法问题的分析,找出其背后经济、法律、诚信及公信力、社会舆论等多方面原因,为探求有效的解决路径奠定基础。三,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从加大经济投入力度、完善法律机制与社会管理、规范社会舆论导向与新闻传播、提高公民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对解决“罗生门式”扶人事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力求所提出的对策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现实意义,试图从根本上解决“扶不扶”的两难困境,使社会风气良性发展、蒸蒸日上。
【关键词】:道德 法律 “罗生门式”扶人事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2
  • 1.1 选题背景8-9
  • 1.2 选题意义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1.3.1 国内研究现状9-10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4 研究方法11-12
  • 第2章 “罗生门式 扶人事件相关理论概述”12-22
  • 2.1“罗生门式 扶人事件的涵义”12
  • 2.2 道德的概念解读12-13
  • 2.3 法律的概念界定13-14
  • 2.4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4-17
  • 2.4.1 道德和法律的联系14-16
  • 2.4.2 道德和法律的区别16-17
  • 2.5 道德与法律作为调节手段各自的优势与劣势17-19
  • 2.5.1 道德作为调节手段的优势与劣势18
  • 2.5.2 法律作为调节手段的优势与劣势18-19
  • 2.6 道德与法律在“彭宇案”中的博弈19-20
  • 2.7 本章小结20-22
  • 第3章 “罗生门式”扶人事件中德与法的分析22-34
  • 3.1 “罗生门式 扶人事件反映的德与法的问题”22-26
  • 3.1.1“罗生门式”扶人事件所反映的道德问题22-24
  • 3.1.2“罗生门式”扶人事件所反映的法律问题24-26
  • 3.2 “罗生门式”扶人事件背后的多重原因解读26-33
  • 3.2.1 经济成本高昂26-28
  • 3.2.2 法律体系不健全28-31
  • 3.2.3 诚信缺失和公信力的降低31
  • 3.2.4 社会舆论引导失范31-33
  • 3.3 本章小结33-34
  • 第4章 “罗生门式”扶人事件的解决途径34-46
  • 4.1 加大经济投入力度,解除各方的后顾之忧34-36
  • 4.1.1 加大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险的投入力度34-35
  • 4.1.2 对救助者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35-36
  • 4.1.3 设立做好人好事的风险基金36
  • 4.2 完善法律机制与社会管理36-40
  • 4.2.1 完善法律机制36-39
  • 4.2.2 完善社会管理39-40
  • 4.3 规范社会舆论导向40-42
  • 4.3.1 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40-41
  • 4.3.2 加强对新闻从业者的社会监督41
  • 4.3.3 加强和落实媒体管理的法治化41-42
  • 4.4 提高公民自身的综合素质42-44
  • 4.4.1 提高公民的救助技术和安全意识42
  • 4.4.2 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42-44
  • 4.4.3 增强公民自我保护意识44
  • 4.5 本章小结44-46
  • 结论46-48
  • 参考文献48-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52-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奕;;死猪“罗生门”[J];中国企业家;2013年07期

2 魏干;;真相“罗生门”——评电影《全民目击》[J];民主与科学;2013年05期

3 胡庆波;;感受“婚变罗生门”[J];法律与生活;2009年20期

4 朱文强;;“小学生卖淫案”之罗生门[J];小康;2009年12期

5 No More Tear;;《全民目击》:一曲用爱谱写的神话[J];工友;2014年02期

6 邓航;;“感恩门”背后的“罗生门”[J];新闻窗;2007年05期

7 朱孔阳;王辉;;小说《莽从中》和电影《罗生门》叙事策略的比较[J];学理论;2010年10期

8 顾也力,郭晓青;《罗生门》与芥川文学主题的确立[J];日本研究;2000年03期

9 曹乃云;英格丽特·诺尔和她的《罗生门的玫瑰》[J];德国研究;2003年04期

10 程晨;;兄弟阋墙:瑞星、微点恩怨罗生门[J];中国经贸;2010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迪彦;;试比较黑泽和芥川的两座“罗生门”[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梁爱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演出小剧场探索戏剧《罗生门》[A];中国演员(2010年第3期总第15期)[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昂;人人难逃《罗生门》[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王乾荣;碰撞“罗生门”[N];检察日报;2011年

3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顾骏;“扶老罗生门”下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张世光;哈尔滨中考加分事件深陷“罗生门”[N];工人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王丹;万家共赢8亿资金异动罗生门[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6 本报记者 宋文明;索力老板跑路“罗生门”:晋江服装业危机波及下游[N];中国经营报;2014年

7 张兴军;不应无视亿元福彩事件陷入“罗生门”[N];乐山日报;2009年

8 孟潇;小剧场探索戏剧《罗生门》的七重生命[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邢兢文;沉默的罗生门,沉重的龙背墙[N];中国电影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赵昂;外资超市陷食品安全“罗生门”的背后[N];工人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招娣;“罗生门式”扶人事件中德与法的问题分析及解决路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2 仲冲;三重“罗生门”——简析“罗生门”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差异[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侯世莲;小说《罗生门》的功能文体学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4 冯力;人类无法躲避的“谎言”[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艳丽;《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6 弥敏;从人性向艺术性的超越[D];西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罗生门式”扶人事件中德与法的问题分析及解决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62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1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