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政治社会化功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206;D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锦;黄毅峰;;互联网:政治稳定的“双刃剑”[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2 张利华;;从伊斯顿的“政治系统论”分析框架看国际上两大政治事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6期
3 刘影;;推进政务公开 加快网络政府建设[J];黑河学刊;2009年09期
4 丁静;苏颖;;网络媒体在政务公开中的作用和影响[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马振超;;网络时代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若干问题分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李蓉蓉;;政治效能感:内涵与价值[J];晋阳学刊;2010年02期
7 叶茜;李润松;;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现状研究[J];学理论;2010年11期
8 李亚宁;;网络文化传播与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建构[J];理论导刊;2006年06期
9 罗伯特·O.基欧汉,约瑟夫·S.奈,李惠斌;信息时代的权力与相互依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02期
10 张振宇;网络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挑战与对策浅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淦家辉;中国网络政治沟通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中润;互联网与政治沟通[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周太;网络的政治价值[D];南昌大学;2007年
3 龙跃莲;信息网络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彭們;网络监督功效分析与深化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刘海涛;政治文化视域下的网络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6 王红艳;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性及其负效应的消减[D];西北大学;2009年
7 李憬;当代中国政治价值体系构建的路径与方法[D];山东大学;2010年
8 秦娟;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6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646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