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解放区“冬学”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6 05:05
本文关键词:山东解放区“冬学”运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冬学是一种在冬闲时开办的季节性学校,是我国传统的社会教育形式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提高群众觉悟素质、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及历史使命,在解放区内对“冬学”这一传统的教育形式加以改造、利用,大力兴办冬学,使其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进行政治动员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在对档案资料和相关材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山东解放区的冬学运动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政策、山东解放区的社会文化极端落后的事实、农民对实现文化翻身的迫切需要以及当时战争形势的需要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冬学运动开展的原因。从领导机构的设立及其主要工作、冬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教师的选拔与培训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山东解放区冬学运动的概况。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了冬学运动的主要的教学内容,总体来说其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进行文化教育,一是进行政治方面的教育。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是扫除解放区内存在的大量文盲,改造一些不良习惯和风俗,建立符合时代需要和社会发展的新文化,在方法上以进行识字教育为基础,穿插进行了常识教育、反封建迷信教育还有一些新式的文娱活动等。在政治教育方面,主要是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参与度,动员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冬学运动大力进行抗日宣传、时事宣传并与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中心任务结合起来,通过妇女解放思想的传播把广大妇女也纳入到了政治生活之中,总之通过政治教育,党最大可能的争取到了可以争取的力量,取得了政治动员上的巨大成功。 冬学运动作为党在社会教育方面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的实践,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文化方面扫除了大量的文盲、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气得以改变;在政治方面,农民的政治素质得到提高塑造了适应战争需要的人、促进了妇女的解放并配合了解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冬学运动不仅从精神面貌、政治经济地位等方面改变了当时农民和乡村社会的面貌;而且培养了一批基层干部、提高了群众对共产党的认同从而实现了党对乡村社会的领导。当然受时代和环境所限,党实施的冬学运动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教育内容存在泛政治化倾向、动员方式简单粗暴等,这对以后党实施的教育政策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关键词】:山东 抗日根据地 解放区 冬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65;K266;D64
【目录】:
- 目录4-7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导论11-19
- 一、山东解放区冬学运动开展的背景19-33
- (一)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政策19-24
- 1、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实质19-21
- 2、山东解放区的文化教育与冬学运动21-24
- (二)山东解放区的社会文化状况24-28
- 1、历史上的文化传统24-25
- 2、山东解放区的创建与区内民众文化状况25-28
- (三)解放区人民文化翻身的强烈要求28-30
- (四)斗争形势的需要30-33
- 1、教育就是斗争30
- 2、民众素质不能满足斗争的需要30-33
- 二、山东解放区冬学运动概况33-61
- (一)冬学运动的领导机构33-37
- 1、领导机构的设立33-34
- 2、领导机构的主要工作34-37
- (二)冬学的类型37-41
- 1、定式的冬学37-39
- 2、不定式的冬学39-41
- (三)冬学的师资与经费41-49
- 1、冬学教师的来源42-44
- 2、冬学教师的选拔与待遇44-46
- 3、冬学教师的培训46-48
- 4、冬学的经费48-49
- (四)冬学的教学形式与课程安排49-55
- 1、冬学的教学形式49-54
- 2、冬学的课程安排54-55
- (五)冬学的教学内容55-61
- 三、冬学运动与政治动员61-90
- (一)进行抗日宣传,唤醒民族意识61-66
- 1、唤醒民族意识62-63
- 2、宣传抗日政策63-64
- 3、讲授抗战常识64-65
- 4、坚定胜利信心65-66
- (二)减租减息的宣传66-71
- 1、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67-69
- 2、针对群众的心理进行教育69-70
- 3、揭穿地主的欺骗70-71
- (三)土地改革的鼓动71-76
- 1、宣传土地改革的政策法规71-73
- 2、调动群众的斗争情绪73-74
- 3、对群众的思想教育74-75
- 4、土改复查的教育75-76
- (四)妇女解放思想的传播76-81
- 1、妇女的文化翻身76-78
- 2、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78-79
- 3、开始参加生产劳动79-80
- 4、积极支援前线斗争80-81
- (五)时事教育81-87
- 1、时事教育的内容和方法81-84
- 2、时事教育的目的84-87
- (六)支援前线的思想准备87-90
- 四、冬学运动与农民文化教育90-109
- (一)识字教育,扫除文盲90-95
- 1、识字的方式90-93
- 2、识字教育中的经验93-95
- (二)常识教育95-98
- (三)反封建反迷信教育98-103
- 1、反封建残余的教育99-102
- 2、反封建迷信的教育102-103
- (四)冬学中的文娱活动103-109
- 1、创建的文娱组织104
- 2、丰富的文娱内容与形式104-107
- 3、春节文娱活动107-109
- 五、山东解放区冬学运动的特点109-114
- (一)在战斗中教育,,在教育中战斗109-110
- (二)识字教育与政治动员相结合110-111
- (三)识字教育与农民切身利益相结合111-112
- (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112-114
- 六、冬学运动的成绩与问题114-129
- (一)冬学的成效114-122
- 1、参加人数众多,发展迅速114-118
- 2、提高了民众的政治素质118-120
- 3、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120-122
- (二)问题与纠偏122-129
- 1、对冬学认识上出现的偏向与纠正122-124
- 2、在动员方式上出现的偏向与纠正124-126
- 3、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偏向与纠正126-129
- 七、冬学运动的影响与评价129-137
- (一)改变了农民及乡村面貌129-131
- (二)锻炼了党的执政能力,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控制力131-133
- (三)影响了建国后党的教育政策133-135
- (四)冬学运动是最为广泛的群众运动135-137
- 参考文献137-14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41-142
- 致谢1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江平;刘素娜;;论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的主要贡献[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刘欣;;山东抗日根据地对冬学运动的改造与创新——以“庄户学”为例[J];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江沛;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变迁评析[J];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02期
4 刘大可;山东沦陷区新民会及其活动[J];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5 苏泽龙;;1941—1949年的山西冬学与乡村社会——以文化变迁为视角的区域社会史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2期
6 苗得雨;;识字班大姐们[J];山东文学;1986年08期
7 尹永纯;新中国成立以来反封建思想残余的回顾与思考[J];学习论坛;2005年01期
8 ;列宁关于扫除文盲的语录[J];文字改革;1960年08期
9 刘震;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滨海地区的新文字推行工作[J];文字改革;198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凤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冬学运动与社会变迁[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山东解放区“冬学”运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6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