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意识形态的变迁是利益关系变迁的产物,实际上,作为利益关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利益分化是意识形态变迁的真正动力。利益分化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分歧,进而影响社会意识,从而反映在上层建筑中,推动意识形态的变迁。同时,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就具有能动性。它通过引导人们对不同的利益问题发表看法,构成了利益分化的主观因素。并且,它还通过人间接地对社会实践活动产生作用,引起社会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的变迁,构成了利益分化的客观因素。因此,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是辩证统一的。本文的基本框架主要是:概念分析——相关性分析——辩证性关系论证——结合实际,因此,本文对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是讨论利益、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的内涵,确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点,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利益问题是意识形态的核心问题,阐明意识形态的背后是利益,利益关系的变迁决定着意识形态的变迁,同时也阐述了意识形态通过人们的利益思想来对社会利益关系产生影响。这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前提。第二方面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关系的立论问题。在这部分中,重点论证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的相关性。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都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都是社会关系的集中反映。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关系,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本文研究的立论基础。第三方面是关于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辩证关系的研究。这是对第二部分论证的深化,即由相关性分析推进到辩证性关系的论证。在这一部分中,通过研究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阐明了意识形态反作用不是相对独立性的表现,这实际上就剥离影响研究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关系的因子,这样有利于如实反映出两者关系的本来面貌。在这之后,从利益分化的双重性质和意识形态二元结构的视角出发,来研究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是本文研究的主体内容。最后一方面,结合当前我国利益分化的现实,来阐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路和策略。其中涉及到,对利益分化的现状和原因的分析,建设意识形态可能存在的挑战和机遇,最后做出了一些建设思路和策略的思考。这是本文理论联系实际的部分。
【关键词】:利益 利益分化 意识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4;C9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8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二)文献综述10-16
- 1.国外学者对利益及利益分化现象与意识形态的研究10-11
- 2.国内学者对利益及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关系的研究11-15
- 3.文献综述总结15-16
- (三)研究方案16-18
-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6
- 2.研究方法和可行性分析16-18
- 一、利益问题是意识形态的核心问题18-30
- (一)利益、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的概念阐释18-24
- 1.利益的内涵18-20
- 2.利益分化的含义和特点20-22
- 3.意识形态的内涵22-24
- (二)利益范畴是意识形态的基础范畴24-28
- 1.利益认同是意识形态形成的前提25-26
- 2.利益变迁是意识形态变迁的原因26-27
- 3.利益实现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27-28
- (三)意识形态是现实利益的思想表达28-30
- 1.意识形态是对利益的阐释28-29
- 2.意识形态是对利益的维护或批判29-30
- 二、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的相关性分析30-35
- (一)从社会关系维度对两者相关性的分析30-31
- 1.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本质上来源于社会实践30
- 2.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统一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30-31
- (二)从实践主体对两者相关性的分析31-35
- 1.从人的社会性维度考察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31-33
- 2.从人的全面性维度考察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33-35
- 三、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的辩证统一35-61
- (一)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35-39
- 1.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特点36-38
- 2.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不是其相对独立性的表现38-39
- (二)利益分化对意识形态的作用39-54
- 1.利益分化的双重性质40-41
- 2.利益分化对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41-46
- 3.利益分化对意识形态的消极作用46-54
- (三)意识形态对利益分化具有反作用54-61
- 1.利益意识与意识形态54
- 2.意识形态的二元结构及其结构性张力54-56
- 3.意识形态对利益分化的积极影响56-58
- 4.意识形态对利益分化的消极影响58-61
- 四、当前中国利益分化下的意识形态建设61-71
- (一)我国利益分化的基本情况61-64
- 1.我国利益分化的现状61-62
- 2.我国利益分化的新特点62-63
- 3.我国利益分化的原因63-64
- (二)利益分化对意识形态的影响64-67
- 1.利益分化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64-66
- 2.利益分化下意识形态建设的机遇66-67
- (三)利益分化下的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策略67-71
- 1.利益分化下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思路67-69
- 2.利益分化下意识形态建设的应对策略69-71
- 参考文献71-74
- 后记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彩波;利益分化与中国渐进性政治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2 乔俊峰;;利益分化·冲突与农民工权益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3 贺琳凯;;西双版纳地区的利益分化与利益表达[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陈林;;关注利益分化的阶段背景[J];人民论坛;2007年18期
5 于春洋;于春江;;利益分化对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陆传照;;利益分化视角下的政党整合[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谷志军;张文渊;;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凯旋;;利益分化影响政治稳定[J];全国新书目;2009年15期
9 杨柳;;社会转型期我国各群体利益分化的理性反思[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8期
10 王洪;庞睿;;当代中国利益分化与社会主义和谐政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胜利;;农村利益分化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双向效应[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吴群芳;;论转型期利益分化背景下利益表达机制面临的五大挑战[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3 李璐;;利益分化时代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叶绿林;要重视利益分化条件下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巩固[N];闽东日报;2010年
2 蒋京议;利益分化应防范社会风险[N];贵州政协报;2003年
3 蒋京议;利益分化应防范社会风险[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4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消除民众不满应是社会建设的支点[N];华夏时报;2008年
5 张子泉(作者单位:保定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解决好经济利益共享至关重要[N];保定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藤水莲;论我国现阶段利益分化与协调[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2 王先;论我国转型期利益分化对政治稳定的影响[D];东南大学;2006年
3 尹霞靖;我国转型期利益分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范团团;利益分化背景下协商民主的利益整合功能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5 杨鹏;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6 方辉;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分化对人发展的影响探析[D];湘潭大学;2009年
7 李凯;利益分化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朱继光;利益分化条件下当代中国社会共同理想的建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申小军;中国利益分化背景下利益群体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佟轶材;利益分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68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