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01:13
【摘要】: 人性作为价值和意义的基础,对人类世界的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活动为前提,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和目的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其过程与“人”的因素密不可分,其本质在于促进人的价值的提升和人性的完善。其中,作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要素的人,既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策划者和组织者,也是教育活动的客体、接受者和参与者,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确立人性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的一大进步,是对人性基础的功能与价值的重新定位,也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基本前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经济、政治、文化诸社会要素的变迁,人性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实践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人性本质和人性基础,,现代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以及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创造性的呼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科学的人性理论为指导,敏锐把握时代变化所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弘扬人性关怀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社会功能,激发其活力。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在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性的关系,深入探讨如何构建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本文通过系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人性的关系,论证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性为基础的必然性,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性基础作用的表现,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寻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要素、特征、结构、构建原则以及构建途径。 全文由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人性相关理论概述(文中第一、第二部分)。首先,归纳人性的一般含义,述评古今中外人性理论的研究成果及其借鉴意义。此处对我国传统人性观、现当代人性研究和西方人性论、马克思主义人性观进行简要评述,揭示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其次,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人性含义,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及人的主体性四方面,对人性进行综合、立体、多层次的观察和讨论。 第二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性为基础的必然性(文中第三部分)。这是全文立论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的创新之处。该部分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内在规律和人性形成发展的固有特征出发,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源于人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当性根源于人的意思自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源于人的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源于人的矛盾性,从而最终得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根源于人性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其对促进人性发展的价值大小。 第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内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性基础的体现(文中第四、第五部分)。这是本文写作的重点,是另一突破创新之处。首先,概括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四重内涵,即正确认识和把握人性、遵循人性形成与发展规律、采用符合人性发展规律的方法与手段和力求教育对象人性的丰富与完善。其次,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性基础的体现,阐明了正确认识和把握人性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遵循人性形成与发展规律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采用人性化的方法与手段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保证,教育对象人性的丰富与完善是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体现。 第四部分: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文中第六部分)。这部分是全文的归宿,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性研究实践意义的具体化。首先,概述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概念、功能与基本要素。其次,阐述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五项构建原则和四重要求。最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及环境出发,具体分析构建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途径,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希廷;周加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涵[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1年06期

2 迟进武;;“经济人假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学习月刊;2011年12期

3 王爱娥;;文化馆工会工作的政治性与文化性[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4期

4 李雪民;;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实;2011年S1期

5 易娇艳;;思想政治教育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6 朱慧玲;;浅议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J];理财;2011年08期

7 孙峰;;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政工学刊;2011年09期

8 赵丛肖;;依托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9期

9 杨洪江;孙英;;试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基于哲学价值论的一种认识视角[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10 王天相;;按“三高”标准搞好政治教育[J];政工学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英腾;;谈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2 赵子林;;浅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慧玲;唐桂娟;;回归生活世界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的契合[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刘芳;;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的时代价值[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5 陈永福;;加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6 郭焱;;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余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内容和原则[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8 李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人学反思[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9 张美琴;;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10 邱子辉;;构建三级配套体系,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马跃华邋通讯员 李静;厦门大学: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角[N];光明日报;2008年

2 东海舰队某观通旅政委 李建海;要善于激发大学生士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期待感[N];解放军报;2008年

3 文选德省政协副主席;《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纵论》序[N];永州日报;2008年

4 杨贤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N];六盘水日报;2008年

5 刘富书 彭俊武;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费比[N];学习时报;2009年

6 王桂华 张强 李发;论全球化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N];廊坊日报;2009年

7 石家庄铁道学院人文分院 孙爱霞 冯宪书 王久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辩证法[N];光明日报;2009年

8 刘云奎;“三个紧贴”提高教育质量效益[N];战士报;2009年

9 记者 阿孜古丽;我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N];西藏日报;2009年

10 李希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涵[N];解放军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2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3 孙树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刘立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金情;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8 杨震;法价值哲学导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9 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雷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洪波;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徐睿;思想政治教育在化解社会现实问题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3 丁月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蒋蓓敏;批评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及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郭杨子;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1年

6 董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理论趋势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斐;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方法与功能[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倩;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过程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聂露艳;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艺术院系舞蹈教学中的功能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君红;论交往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95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695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f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