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思想道德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8:02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思想道德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衡量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最有效最直接的现实选择。与传统城镇化相比较,新型城镇化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注入工作之中,实现人的全面城镇化,努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城乡互相促进;在政府和市场的引导下,把万千农村富余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民的城镇化不仅是身份上的转变更是思想道德素质上的发展。思想文化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灵魂。农民市民化只有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保证农村发展城镇化顺利开展,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国家城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一步探讨农民市民化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很有价值意义。文章的研究需要有正确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因此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综合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民道德教育理论,运用文献和理论分析法、动态与静态分析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法,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民向市民身份转换,农民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做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主体,加强对其思想道德建设的管理和投入,促进农民市民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毋庸置疑,当前农民市民化思想道德领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部分农民市民化道德素质不高,村庄伦理失序等现象。究其原因,有传统小农意识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负效应等。对此提出了加强农民市民化道德素质的对策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夯实物质基础,加快经济建设,加强实效性实践活动,开展道德教育,建立健全机制。以往的城镇化建设研究较多的是采用典型地区,人口素质调查,国民人均收入等各种量化指标进行研究,而本文采用的是普遍意义上的农民市民化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现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数据,且数据均来自十八大以后我国建设的成果。本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民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关注实践发展过程,把研究视角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我国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对策支持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农民市民化 思想道德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1;F323.6;D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2
- 1.1.1 课题的来源10-11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11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11-12
- 1.2 国内外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12-14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14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4-17
- 1.3.1 研究内容14-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理论17-26
- 2.1 马克思主义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理论17-21
- 2.1.1 马恩关于农民思想道德理论17-18
- 2.1.2 列宁关于农民思想道德理论18-20
- 2.1.3 斯大林关于农民思想道德理论20-21
- 2.2 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道德建设理论21-25
- 2.2.1 毛泽东关于农民思想道德理论21-23
- 2.2.2 邓小平关于农民思想道德理论23-24
- 2.2.3 习近平关于农民思想教育理论24-25
- 2.3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新时期农民市民化道德建设的意义26-33
- 3.1 相关概念解读26-27
- 3.1.1 什么是城镇化26
- 3.1.2 新型城镇化含义26
- 3.1.3 农民市民化概念解读26-27
- 3.1.4 农民道德建设释义27
- 3.2 新时期农民市民化道德建设的意义27-32
- 3.2.1 发展经济社会的内在诉求27-28
- 3.2.2 稳定社会环境的现实需要28-29
- 3.2.3 融入城镇生活的推进力量29-30
- 3.2.4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30-31
- 3.2.5 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31-32
- 3.3 本章小结32-33
- 第4章 新时期农民市民化道德建设现状33-43
- 4.1 农民市民化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33-35
- 4.1.1 思想道德观念不断发展33
- 4.1.2 现代生活方式广为流行33-34
- 4.1.3 新型人际关系成为主流34
- 4.1.4 传统道德与时俱进34-35
- 4.2 农民市民化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35-37
- 4.2.1 精神信仰缺失35
- 4.2.2 家庭观念偏颇35-36
- 4.2.3 财富观念错位36-37
- 4.2.4 熟人社会影响深化37
- 4.2.5 生态环保意识缺失37
- 4.3 农民市民化思想道德存在问题原因37-41
- 4.3.1 社会转型及传统道德影响37-39
- 4.3.2 市场经济负效应及农村经济制约39-40
- 4.3.3 农民素质偏低及基础教育缺失40-41
- 4.4 本章小结41-43
- 第5章 新时期农民市民化道德建设路径43-53
- 5.1 加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43-45
- 5.1.1 坚持人本性原则43
- 5.1.2 坚持规律性原则43-44
- 5.1.3 坚持综合性原则44
- 5.1.4 坚持实效性原则44-45
- 5.2 加强农民市民化道德教育基本路径45-52
- 5.2.1 夯实经济基础45-46
- 5.2.2 建立保障机制46-48
- 5.2.3 培育道德文化48-52
- 5.3 本章小结52-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东华;常荆莎;;论社会核心价值与社会道德建设的内在联系[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年06期
2 陈学法;;“三化”并进的核心:农民市民化[J];经济问题;2013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观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思想道德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70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