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现代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9:13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现代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道德人格是德育的根本,也是个体修身的最高道德境界。它体现着做人的标准,凝聚了人类在通往幸福之路中的经验和智慧。当今世界处于现代化甚至是“后现代化”的时代,全世界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精神难题,即道德人格危机。中国传统道德人格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道德人格范式。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中国传统道德人格固有的缺陷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羁绊,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因此,,中国传统道德人格亟需向自由、独立、健全的现代道德人格迈进,这已成为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道德自我完善的必然趋势。当前研究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现代转型,对开创我国新时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生态和谐共进的新局面,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德性品质,追寻人类真正的幸福之路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分四章: 第一章主要探讨了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现代转型的出发点是寻绎与重释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内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中国传统道德人格展开纵向剖析,揭示了中国传统道德人格产生、发展和嬗变的过程,并探讨了中国传统道德人格产生的价值意蕴和道德人格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着重对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现代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展开了论析。指出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现代转型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回答了中国传统道德人格为什么要转型的问题,为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现代转型提供了一个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第三章具体阐述了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现代转型的三种主要表达方式,即价值论的转变、评价论的演变和途径论的变迁。 第四章重点阐明了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现代转型的归宿是构建现代中国道德人格的新范式,考查了构建现代中国道德人格新范式的理论基础,指出主体性道德人格是现代中国的理想人格,并探究了实现的合理途径。 最后,在以上四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归纳论证了人类幸福的必由之路是德性主体与道德人格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传统道德人格 现代转型 现代道德人格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导论11-27
- 一、 选题缘由11-12
- 二、 研究意义12-13
- (一) 理论意义12
- (二) 现实意义12-13
- 三、 研究综述13-19
- (一) 关于道德人格的研究13-14
- (二)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现代转型研究14-19
-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19-20
- 五、 研究方法20
- 六、 相关概念界定20-27
- (一) 道德人格相关概念界定20-24
- (二)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现代转型界定24-25
- (三) 德性概念界定25-27
- 第一章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现代转型的出发点27-52
- 一、 寻绎与重释中国传统道德人格27-38
- (一)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产生、发展与演变27-36
- (二)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殊途”与“同归”36-38
- 二、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价值意蕴38-45
- (一)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特征38-40
- (二)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德性智慧40-43
- (三)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价值43-45
- 三、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发展的基本规律45-52
- (一) 德性是传统道德人格研究的起点45-47
- (二) 人性论是传统道德人格理论的基础和依据47-48
- (三) 修养论是实现理想人格的必经之路48-49
- (四) 幸福是道德人格修养的归宿与终极价值目标49-52
- 第二章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现代转型的动因52-66
- 一、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现代转型的必要性52-57
- (一)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困惑52-55
- (二) 全球道德领域面临的共同难题55-57
- 二、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现代转型的可能性57-60
- (一) 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为传统道德人格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契机57-58
- (二) 新儒学浪潮的兴起成为传统道德人格现代转型的隐形助推力58-59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传统道德人格的现代转型指明方向59-60
- 三、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现代转型的三大动力60-66
- (一) 经济动力60-63
- (二) 政治动力63-64
- (三) 文化动力64-66
- 第三章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现代转型的主要表达方式66-80
- 一、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价值论的转变66-73
- (一) 价值目标66-69
- (二) 义利关系69-70
- (三) 理欲关系70-72
- (四) 公私关系72-73
- 二、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评价论的演变73-75
- (一) 评价主体73-74
- (二) 评价尺度74
- (三) 幸福标准74-75
- 三、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途径论的变迁75-76
- 四、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现代转型的本质76-80
- 第四章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现代转型的归宿80-94
- 一、 构建现代中国道德人格新范式的理论基础80-84
- (一) 直接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道德人格观80-83
- (二) 文化根基是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理论83-84
- 二、 现代中国理想人格的道德要求和实现途径84-94
- (一) 现代中国理想人格的道德要求84-87
- (二) 现代中国道德人格新范式实现的合理途径87-94
- 余论 幸福之路94-100
- 参考文献100-10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102-103
- 后记1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杰;李廷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道德人格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年01期
2 翁世平;简析政治文明与道德的相融互动[J];道德与文明;2002年05期
3 高恒天;;孔子与中国道德人格之转型[J];道德与文明;2008年02期
4 沈顺福;儒家德性伦理学批判[J];东岳论丛;2001年01期
5 廖建梅;;主体性道德人格建构的社会化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6 杨威,陈红;略论儒家理想人格的缺失及其近代转换[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戚万学;;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困惑与文化选择[J];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8 马怀玉;李春燕;;论《反杜林论——哲学编》的现代意义——浅谈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道德观及现代意义[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1期
9 华敏;;和谐社会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J];理论观察;2010年04期
10 朱宝信;综论传统道德人格的多重规定[J];宁夏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现代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70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