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中的困境与对策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中的困境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我国,生态道德建设比较滞后,尤其是在农村更为凸显,它已经深深地影响着和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久发展,因此,搞好生态道德建设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意义。生态道德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诉求,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培养21世纪新型农民的必然要求。新农村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的根本利益,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整体利益,从而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生态道德建设是解决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探索出一条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的道路势在必行,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立场,以生态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原则,深入系统地研究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态道德建设,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对策。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的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首先,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道德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论述了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提出了农村人口、农村资源、农村污染和工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论证了社会主义生态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其次,深刻地剖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中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困境相应的对策,从而力图有利于缓解当前的我国的生态危机,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态意识,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有序的发展。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的研究,进一步使人们把生态道德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农村 生态道德 困境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一章 导言9-17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1-14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外研究综述13-14
- 1.3 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14-16
- 1.3.1 研究方法14-15
- 1.3.2 研究的基本内容15-16
- 1.4 本论文的创新点和难点16-17
- 1.4.1 创新点16
- 1.4.2 研究难点16-17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道德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17-29
- 2.1 生态道德的核心概念解析17-21
- 2.1.1 社会主义新农村概述17-18
- 2.1.2 新农村生态环境的内涵18-20
- 2.1.3 新农村生态道德的内涵20-21
- 2.2 生态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21-29
-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道德的思想22-23
- 2.2.2 中国古代关于生态道德的思想23-25
- 2.2.3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道德的思想25-29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29-36
- 3.1 农村人口问题29-30
- 3.1.1 农村人口结构失衡29-30
- 3.1.2 农村人口流失严重30
- 3.2 农村资源的退化30-32
- 3.2.1 土地资源的退化30-31
- 3.2.2 水资源的缺乏31
- 3.2.3 生物资源的锐减31
- 3.2.4 矿产资源的不足31-32
- 3.3 农业面源污染32-33
- 3.3.1 化肥引起的污染32-33
- 3.3.2 农药引起的污染33
- 3.3.3 地膜引起的污染33
- 3.4 工业的污染33-36
- 3.4.1 农村自身的工业污染34
- 3.4.2 城市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34-36
- 第四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的必要性36-39
- 4.1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36-37
- 4.2 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37-38
- 4.3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38-39
- 第五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39-46
- 5.1 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面临的困境39-42
- 5.1.1 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39-41
- 5.1.2 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双重失灵41-42
- 5.1.3 城乡生态道德建设差距大42
- 5.2 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面临困境的根源42-46
- 5.2.1 价值取向功利化43-44
- 5.2.2 合理的制度和完善的法律步伐缓慢44
- 5.2.3 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多元文化的冲击44-46
- 第六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的对策46-55
- 6.1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46-48
- 6.1.1 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46-47
- 6.1.2 因地制宜地普及生态道德教育47-48
- 6.2 建立和完善生态道德的制约机制和法律法规48-50
- 6.2.1 建立和完善生态道德制约机制48-49
- 6.2.2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49-50
- 6.3 在农村实践中进行生态道德建设50-55
- 6.3.1 确立农村的生态道德规范51-52
- 6.3.2 倡导现代科学文化,开展移风易俗活动52-55
-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62
- 致谢62-63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主要成果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2 刘冬梅;雷玲;;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3 刘松涛;;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困境及其出路——重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4 陈寿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张彪;;中国城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差距比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0期
6 陈六君,王大辉,方福康;中国污染变化的主要因素——分解模型与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7 田芳;;新形势下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沧桑;2008年01期
8 华启和;;新农村背景下加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8年01期
9 贺新春;黄梅珍;;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民生态伦理教育[J];成人教育;2009年01期
10 贺新春;黄伟良;黄梅珍;;关于农民生态道德及生态伦理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成人教育;2010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中的困境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82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