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家庭核心价值观初探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中国家庭核心价值观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家庭。作为个人活动和社会运行的中介——家庭,是由夫妻关系和血缘关系所组成,并一直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呈现于世人。但是,在封建时代妇女的地位一直处于弱势,并且伴随着儒家文化的影响,以“三从四德”作为女性的行为准则。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其以破旧立新为起点,对封建婚姻制度及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功能进行全面改造,力求建立新型的自由婚姻,提倡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并且尊重和保障女性生存权和平等权,将妇女彻底摆脱了附属地位的同时也促使其有了更多学习、就业的机会,真正地与男人站在了同等的地位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环境的转变,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考虑到外部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新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年轻人已经到了适婚年龄,这些新生代对中国家庭核心价值观出现了不一样的认知和理解,以至于导致这个时期的中国家庭核心价值观一度出现了扭曲的局面。本文通过对家庭核心价值观的概念界定和中国传统家庭价值观的梳理以及对当下家庭出现问题的成因分析,试图提出新时期家庭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内容及意义。
【关键词】:家庭核心价值观 忠诚 慈孝 节俭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2 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与思路11-14
- 1.2.1 研究内容11
- 1.2.2 研究方法11-12
- 1.2.3 研究思路12-14
- 2. 家庭核心价值观的概念界定14-27
- 2.1 相关概念的解析14-22
- 2.1.1 价值14-16
- 2.1.2 价值观16-17
- 2.1.3 核心价值观17-19
- 2.1.4 家庭19-22
- 2.2 家庭核心价值观22-27
- 2.2.1 家庭价值观研究现状22-25
- 2.2.2 家庭核心价值观的定义25-26
- 2.2.3 家庭核心价值观的功能诉求26-27
- 3. 中国传统家庭价值观27-36
- 3.1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思想的价值取向27-33
- 3.1.1 夫妻相处之夫义妇顺27-28
- 3.1.2 父子相处之父慈子孝28-30
- 3.1.3 兄弟相处之兄友弟恭30
- 3.1.4 家庭经济之勤俭持家30-31
- 3.1.5 家庭外部的人伦观念31-33
- 3.2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特征33-35
- 3.2.1 家国为一体33
- 3.2.2 家庭中的等级秩序33-34
- 3.2.3 家本位34-35
- 3.3 中国传统家族观念35-36
- 4. 新时期中国家庭核心价值观构建36-52
- 4.1 新时期中国家庭变化及特征36-40
- 4.1.1 新时期家庭结构的变化36-37
- 4.1.2 新时期中国家庭功能的变化37-38
- 4.1.3 新时期中国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38-40
- 4.2 新时期中国家庭存在的问题40-43
- 4.2.1 夫妻问题40-41
- 4.2.2 亲子问题41-42
- 4.2.3 代际问题42-43
- 4.3 家庭问题的成因分析43-44
- 4.4 新时期中国家庭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44-50
- 4.4.1 婚姻关系之忠诚46-48
- 4.4.2 家庭经济之节俭48-49
- 4.4.3 家庭教育与代际关系之慈孝49-50
- 4.5 新时期中国树立正确家庭核心价值观的意义50-52
- 5.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7
- 后记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玉萍;杨梦愚;晏静露;;农民工核心家庭融入城市的生计特征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李秋生;;有感于家庭类型[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4年05期
3 王炜;战后日本家庭的变化[J];日本问题;1990年06期
4 ;中国家庭面临变局[J];教师博览;2014年05期
5 林闽钢;梁誉;刘璐婵;;中国贫困家庭类型、需求和服务支持研究——基于“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的调查[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吴翠蓉;;20世纪上半叶泉州华侨家庭类型及其变化[J];海交史研究;2012年01期
7 孙芬,郭长伟;论社会转型中的家庭思想政治工作[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胡宗健;两性与家庭——《文化与两性》之一章(上)[J];零陵师专学报;1996年Z1期
9 阙政;;全家一起来“变形”[J];新民周刊;2012年34期
10 王东海;;建设新农村必须关注家庭变化[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惠静;;《重组家庭子女的青春期教育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2 王瑛;;搞好“三理”教育的关键在家庭[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3 刘德枝;;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马晓晗 王跃生;“421”:未来的家庭结构主流?[N];中国社会报;2006年
2 吴帆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变迁及政策理论框架[N];中国人口报;2012年
3 ;关注农村非常规核心家庭[N];中国人口报;2009年
4 唐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从家庭结构到家庭关系的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李国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宅男宅女:日本家庭制度走向解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胡琪 张苹 上海市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儿童家庭发展能力解析与测度[N];中国人口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康传义 实习生 韦林鹿;两类家庭最苦[N];陕西日报;2014年
8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李小彤;农民工流动伴随着农村家庭结构的悄然变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 宋健;中国家庭的规模与结构趋向[N];中国人口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遂;系统论视野下的乡村家庭突发事故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2 肖倩;制度再生产:中国农民的分家实践[D];上海大学;2006年
3 许沃伦;“祖荫”博弈与意义建构—大理白族“不招不嫁”婚姻的人类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胜杰;鲁西南农村青年女性的婚恋与家庭[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韩雅婷;家庭发展能力与养老模式选择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范增丽;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4 王晓婷;“家和万事兴”:家庭社会工作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5 丁怿;基于散居家庭环境的微型网络服务平台交互设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6 崔U
本文编号:284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8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