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殡葬高消费背景下的观念引导

发布时间:2017-04-04 15:02

  本文关键词:殡葬高消费背景下的观念引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摘要:在社会改革大潮中,我国殡葬高消费现象令人瞩目。一般商品的高消费,有利于扩大社会再生产,是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然而,殡葬高消费,却百害而无一利。其最大害处是: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污染了自然和社会环境,助长了人们的炫耀、攀比、以权谋利等不健康心理。解决这一社会毒瘤,不乏有法律、政策、管理、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但均离不开思想观念引导这一决定性的环节。 在横向研究中,一方面,将我国人民的殡葬消费观念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殡葬观念作了比较,从中找出了差距。另一方面,又欣喜地看到,我国人民当下的殡葬观念,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正朝着人文、环保、节约和创新方向发展。 在纵向阐述中,本文有一大创新点,即总结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众殡葬观念变迁的5个节点。即从1949年开始,由“命苦”向“主人”的心理转变;从1956年开始,由“随俗”向“响应号召”的心理转变;1966年,由“安分”向“造反”的心理转化;从1978年开始,由“节俭”向“浮躁”的转化;从1997年——2013年开始,由“冲动”向“理性”的回归等。通过历史这面镜子,总结出社会环境变迁与殡葬观念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而展开论述。在提出问题部分,指出了两大问题,一是殡葬高消费的问题,二是殡葬观念引导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从联系看,前者是后者的结果,后者是前者的原因。 在分析问题部分,做了兵分两路的剖析。从“经济根源、政治根源、文化根源、法律根源”等方面分析了殡葬高消费的根源;从“引导机制不健全、人员素质低下、社会环境不佳”等方面分析了观念引导不力的根源。在此基础上,严肃地指出了它们各自的危害。其中前者的危害是:侵占了土地等资源、加重了民众负担、破坏了自然环境、败坏了社会风气。而后者的危害是: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拖了国家精神软实力建设的后腿,直接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工作的“疏导”原则。 在解决问题部分,从引导应遵循的原则与实施途径两方面进行阐述。将“领导重视、目标明确、组织到位、方法科学、环境优化、民族尊重”作为了殡葬观念引导的基本原则。将“领导以身作则、抓思想总开关、普及科学知识、做好法制宣传、树立先进典型、创好小微环境”作为了殡葬观念引导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殡葬高消费 观念引导 厚养薄葬 生命科学 唯物辩证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D632.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绪论10-19
  • 0.1 课题来源与选题背景10
  • 0.2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10-15
  • 0.2.1 国外研究状况10-12
  • 0.2.2 国内研究状况12-15
  • 0.3 研究内容15-16
  • 0.4 研究方法16
  • 0.5 研究思路16-17
  • 0.6 本论文的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17-19
  • 0.6.1 研究重点17
  • 0.6.2 研究难点17
  • 0.6.3 创新点17-19
  • 第一章 殡葬高消费的背景与观念引导概述19-29
  • 1.1 殡葬高消费背景及观念引导的简介19-21
  • 1.1.1 殡葬高消费背景19-20
  • 1.1.2 观念引导20-21
  • 1.2 殡葬高消费背景下观念引导的目标21-22
  • 1.3 殡葬观念引导的依据22-23
  • 1.3.1 理论依据22-23
  • 1.3.2 实践依据23
  • 1.4 殡葬观念引导的特点23-26
  • 1.4.1 以真诚善意为前提24
  • 1.4.2 以彼此沟通为阶梯24-25
  • 1.4.3 以敢打硬仗为作风25
  • 1.4.4 以刚柔相济为策略25
  • 1.4.5 以先进人物为楷模25-26
  • 1.4.6 以理想目标为假设26
  • 1.5 殡葬高消费背景下观念引导的意义26-29
  • 1.5.1 理论意义26-27
  • 1.5.2 现实意义27-29
  • 第二章 新中国殡葬高消费观念演进中的节点29-39
  • 2.1 1949年是节点之一,由“命苦”向“主人”的心理转变29-31
  • 2.1.1 共产党帮助民众实现了“有土可葬”29-30
  • 2.1.2 我党号召民众“移风易俗,改造中国”30-31
  • 2.1.3 对1949年观念转变的评价31
  • 2.2 1956年是节点之二,由“随俗”向“响应号召”的心理转变31-33
  • 2.2.1 “响应国家号召,支持殡葬改革”的心理31-32
  • 2.2.2 信奉党和领袖是观念转变的根本32
  • 2.2.3 对1956年殡葬观念转变的评价32-33
  • 2.3 1966年是节点之三,由“安分”向“造反”的心理转化33-34
  • 2.3.1 以“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观念挖掘古墓33-34
  • 2.3.2 “左比右好”是观念逆转的根本34
  • 2.3.3 对“文革”10年殡葬观念逆转的评价34
  • 2.4 1978年是节点之四,由“节俭”向“浮躁”的心理转化34-36
  • 2.4.1 以“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念对待殡葬35
  • 2.4.2 “信仰动摇”是观念逆转的根本35-36
  • 2.4.3 对改革大潮中殡葬观念逆转的评价36
  • 2.5 2013年是节点之五,由“冲动”向“理性”的心理回归36-39
  • 2.5.1 “节约、环保、人文、厚养薄葬”观念已开启36-37
  • 2.5.2 “科学思维”是观念更新的根本37
  • 2.5.3 对殡葬观念与时代接轨的评价37-39
  • 第三章 殡葬高消费背景下观念引导的问题、根源及危害39-49
  • 3.1 殡葬高消费问题及观念引导问题的表现39-43
  • 3.1.1 殡葬高消费问题的表现40-42
  • 3.1.2 观念引导问题的表现42-43
  • 3.2 殡葬高消费问题及观念引导问题的根源43-46
  • 3.2.1 殡葬高消费问题的根源43-46
  • 3.2.2 观念引导不力的根源46
  • 3.3 殡葬高消费问题及观念引导不力问题的危害46-49
  • 3.3.1 殡葬高消费的危害46-48
  • 3.3.2 观念引导不力的危害48-49
  • 第四章 殡葬观念引导的原则与实施途径49-59
  • 4.1 殡葬观念引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49-53
  • 4.1.1 领导重视原则49
  • 4.1.2 目标明确原则49-50
  • 4.1.3 组织到位原则50-51
  • 4.1.4 方法科学原则51
  • 4.1.5 环境优化原则51-52
  • 4.1.6 民族尊重原则52-53
  • 4.2 殡葬观念引导的实施途径53-59
  • 4.2.1 领导以身作则53
  • 4.2.2 抓思想总开关53-54
  • 4.2.3 普及科学知识54-55
  • 4.2.4 做好法制宣传55-56
  • 4.2.5 树立先进典型56-57
  • 4.2.6 创好小微环境57-59
  •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4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64-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汝静;;消费行为的制度嵌入性——以殡葬消费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2 李林;刘洋;;瑞典交通:以人为先 珍视生命[J];道路交通管理;2011年07期

3 苏立辉;;论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殡葬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才智;2014年09期

4 于秀丽;生态殡葬伦理观论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5 沈宏格;;引导与强制并举,构建和谐殡葬[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8期

6 郑晓江;中国人的生死企盼与现代殡葬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民政;2005年08期

7 梅向阳;殡葬管理体制:问题与思考[J];社会福利;2005年04期

8 谢晓璇;;规矩与方圆 殡葬立法与殡葬市场[J];社会福利;2006年03期

9 李左人;死亡与超越——树立科学的丧葬观实行殡葬改革[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3期

10 李德珠;;中国农村殡葬改革实践[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冰;殡葬建筑生态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殡葬高消费背景下的观念引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85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5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