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19:13
本文关键词: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1921年萌芽至今有近百年的时间。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社会改革和发展、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和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改革攻坚阶段,意识形态绝对一元化的局面被打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开始受到了多样化意识形态的挑战。进入21世纪后,国内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信息等全球一体化的脚步飞速加快,意识形态多元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不可抵挡。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一直不遗余力地在推行意识形态霸权,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扬“意识形态终结论”和“普世价值”。因此,当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是在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前提下,致力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其他多样化意识形态的共同发展,即如何处理好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元”与“多样”的关系问题。这事关到国家的性质、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为实践基础,深刻探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和社会多样化背景下,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和多样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认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元”和“多样”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两者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借鉴。中西方文化中关于“一”与“多”的哲学启示、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观点是其深刻的理论根源;现代自由主义者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和“重叠共识”理论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苏联作为曾经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意识形态一元主导和多样发展的经验教训也值得借鉴。本文以改革开放为界限,把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分为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和改革开放后三十年两个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经历了从革命到建设再到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从文化大革命之前的高度一元化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极端一元化,,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扩大其包容性并与其他多样化意识形态的共同发展。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和社会多元化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特征,在此背景下,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多元化,坚持民族文化主导,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主动权;构建新集体主义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人们的思想。本研究最后提出了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原则、指导思想、策略和方法。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是最根本的原则;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当下意识形态领域里“一元”与“多样”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坚持适度性、层次性、主体性等策略;具体方法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扩大其包容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扩大其认同力;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结合,掌握舆论话语权;理清包容、整合和引领三者的关系;在对多样化意识形态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一元”对“多样”的整合等。
【关键词】:当代中国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 意识形态多样发展 一元与多样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导论12-22
- 0.1 课题的由来12
- 0.2 选题目的和意义12-13
- 0.2.1 研究目的12-13
- 0.2.2 研究意义13
- 0.3 研究综述13-19
- 0.3.1 对意识形态主导思想的研究14-16
- 0.3.2 对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研究16-17
- 0.3.3 对“一元”与“多样”关系的研究17-19
- 0.4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19-20
- 0.4.1 研究思路19
- 0.4.2 研究方法19-20
- 0.4.3 研究内容20
- 0.5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20-22
- 第一章 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理论根据和借鉴22-30
- 1.1 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哲学根据22-24
- 1.1.1 “一”与“多”的哲学启示22-23
- 1.1.2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23-24
- 1.2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和“重叠共识”理论24-26
- 1.2.1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和“重叠共识”理论24-25
- 1.2.2 正义原则和“重叠共识”理论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25-26
- 1.3 苏联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经验教训26-30
- 1.3.1 苏联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26-27
- 1.3.2 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失败的主要原因27
- 1.3.3 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失败的启示27-30
- 第二章 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发展历程30-36
- 2.1 改革开放前我国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30-32
- 2.1.1 新民主主义对多元意识形态的整合30-31
- 2.1.2 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确立31-32
- 2.1.3 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绝对化、神圣化32
- 2.2 改革开放后我国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32-36
- 2.2.1 邓小平时期33-34
- 2.2.2 江泽民时期34
- 2.2.3 胡锦涛时期34-36
- 第三章 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时代要求36-46
- 3.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36-38
- 3.1.1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伴随着意识形态渗透的过程36-37
- 3.1.2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意识形态主导带来的挑战37
- 3.1.3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37-38
- 3.2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38-41
- 3.2.1 文化与意识形态38-39
- 3.2.2 我国文化多元化的根源与现状39-40
- 3.2.3 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民族文化主导40-41
- 3.3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41-43
- 3.3.1 网络信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消解41-42
- 3.3.2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霸权”42
- 3.3.3 掌握信息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42-43
- 3.4 社会多样化背景下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43-46
- 3.4.1 价值观与意识形态43-44
- 3.4.2 社会多样化条件下的新集体主义价值观44
- 3.4.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人们的思想44-46
- 第四章 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和多样发展的策略方法46-60
- 4.1 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是最根本的原则46-48
- 4.1.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46-47
- 4.1.2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47-48
- 4.2 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指导思想48-51
- 4.2.1 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所在48-49
- 4.2.2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文化多样化49-50
- 4.2.3 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50-51
- 4.3 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策略51-53
- 4.3.1 适度性策略52
- 4.3.2 层次性策略52-53
- 4.3.3 主体性策略53
- 4.4 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方法53-60
- 4.4.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扩大其包容力53-54
- 4.4.2 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扩大其认同力54-55
- 4.4.3 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掌握舆论话语权55-56
- 4.4.4 理清包容、整合和引领三者的关系56-57
- 4.4.5 加强对多样化意识形态的研究,实现“一元”对“多样”的整合57-60
- 结论60-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8-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辰山;;“一”与“多”,人文奥运哲学基础——从古希腊奥林匹亚到北京[J];东方论坛;2008年01期
2 周才庶;;主导与多元,压制与反抗——媒体文化中的意识形态问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潘慧茹;;罗尔斯正义原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12期
4 闫少华;;论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和谐文化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申文杰;张骥;贾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规律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李建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路径的优化历程论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李瑶;;列宁与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比较研究[J];世纪桥;2010年01期
8 郭燕来;;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及其现实启示[J];理论导刊;2010年07期
9 杨文华;;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的网络挑战[J];理论导刊;2011年03期
10 贾英健;;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J];理论学刊;2010年07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当代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87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