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互动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20-12-18 05:48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方面的政治教育和政治方面的思想教育的统一,其目的在于培养理想的社会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则是将社会各要素整合为一个和谐群体的伟大实践,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是社会本质的重要体现。在新时期,围绕和谐社会建设这个中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与之相互协调、彼此促进、共同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目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自独立性研究成果,已大量涌现,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二者的互动关系作为对象的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本文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相互推进的路径选择三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以期充分发挥二者的整体效能。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互动关系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一)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构筑牢固的思想基础;(二)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创设强健的政治保障;(三)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打造坚实的道德平台;(四)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构筑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创设强健的政治保障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打造坚实的道德平台
(四) 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五) 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广泛的人才支持
二、和谐社会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
(一) 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 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三) 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四) 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五) 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相互推进的路径选择
(一) 农村:以科教富民为重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农村建设共发展
(二) 城区:以创建文明社区为切入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城市建设同进步
(三) 机关:以作风建设为关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机关建设结合力度
(四) 学校:以学生素质提高为目标,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齐发展
(五) 企业:以融入企业文化为己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企业建设全面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动态和谐社会的阶段性构建[J]. 李新国. 决策探索. 2005(09)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潜能开发的必然性探究[J]. 赖雪梅,张艳新. 思想教育研究. 2005(09)
[3]“和谐社会”及其道德基础[J]. 万俊人.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01)
[4]浅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 张启胜.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04)
本文编号:2923472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构筑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创设强健的政治保障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打造坚实的道德平台
(四) 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五) 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广泛的人才支持
二、和谐社会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
(一) 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 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三) 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四) 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五) 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相互推进的路径选择
(一) 农村:以科教富民为重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农村建设共发展
(二) 城区:以创建文明社区为切入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城市建设同进步
(三) 机关:以作风建设为关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机关建设结合力度
(四) 学校:以学生素质提高为目标,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齐发展
(五) 企业:以融入企业文化为己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企业建设全面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动态和谐社会的阶段性构建[J]. 李新国. 决策探索. 2005(09)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潜能开发的必然性探究[J]. 赖雪梅,张艳新. 思想教育研究. 2005(09)
[3]“和谐社会”及其道德基础[J]. 万俊人.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01)
[4]浅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 张启胜.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04)
本文编号:2923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9234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