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的内涵及其治理的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4 18:27
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对于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保障国家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有其特有的内涵,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一般性的意识形态网络舆情与意识形态网络舆情事件、积极的与消极的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原生性与衍生性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其具有渐进性与突发性兼具、理性与非理性交织、虚拟性与现实性结合、易被操纵性与可控性并存等特征,其治理也具有治理工作的政治性、治理对象的两面性、治理主体的"一核多元"性、治理内容的综合性、治理工具的多样性、治理环境的复杂性等特征。深刻把握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内涵及其治理的特征,才能为提升党和政府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的治理能力奠定基础。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2期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的内涵
(一)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的概念
(二)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的分类
1.一般性的意识形态网络舆情与意识形态网络舆情事件
2.积极的意识形态网络舆情与消极的意识形态网络舆情
3.原生性意识形态网络舆情与衍生性意识形态网络舆情
(三)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的特征
1.渐进性与突发性兼具
2.理性与非理性交织
3.虚拟性与现实性结合
4.易被操纵性与可控性并存
二、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的特征
(一)治理工作的政治性
(二)治理对象的两面性
(三)治理主体的“一核多元”性
(四)治理内容的综合性
(五)治理工具的多样性
(六)治理环境的复杂性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探析[J]. 余晓青.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9(03)
[2]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治理:国际视野与中国路径[J]. 周广艳,张亦工. 山东社会科学. 2016(01)
[3]“总体国家安全”框架下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探究[J]. 赵欢春.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11)
博士论文
[1]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 高建华.南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36110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2期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的内涵
(一)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的概念
(二)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的分类
1.一般性的意识形态网络舆情与意识形态网络舆情事件
2.积极的意识形态网络舆情与消极的意识形态网络舆情
3.原生性意识形态网络舆情与衍生性意识形态网络舆情
(三)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的特征
1.渐进性与突发性兼具
2.理性与非理性交织
3.虚拟性与现实性结合
4.易被操纵性与可控性并存
二、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的特征
(一)治理工作的政治性
(二)治理对象的两面性
(三)治理主体的“一核多元”性
(四)治理内容的综合性
(五)治理工具的多样性
(六)治理环境的复杂性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探析[J]. 余晓青.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9(03)
[2]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治理:国际视野与中国路径[J]. 周广艳,张亦工. 山东社会科学. 2016(01)
[3]“总体国家安全”框架下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探究[J]. 赵欢春.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11)
博士论文
[1]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 高建华.南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36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9361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