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17-04-16 15:09

  本文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我们已经迈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因此,维护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便成为了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本研究从阐述大数据对意识形态领域所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出发,提出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及应对举措。论文由导论、正文三章和结束语构成,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大数据对意识形态领域所产生的革命性影响。一是大数据技术成为把握受众思想动态的重要手段;二是大数据安全成为了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因素;三是大数据处理将增加意识形态工作部门的工作成本;四是大数据盲区降低了意识形态工作方案的准确性。第二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各种现实挑战。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运用数据库形式对华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影响意识形态安全;二是大数据的汇聚整合与关联分析力度不够,影响意识形态安全;三是非马克思主义言论和诸多反马克思主义观点充斥着新媒体的传播空间,威胁到了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四是当前大数据安全形势令人担忧,影响到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第三章,阐述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维系国家数据主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一是积极实施国家大数据建设工程,以减轻广大民众对西方国家大型数据库的依赖程度;二是切实提升大数据的整合与关联分析能力,增强意识形态宣传实效性;三是净化新媒体的传播环境,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四是筑牢数据安全防线,确保数据安全。
【关键词】: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 意识形态安全 挑战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导论9-21
  •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9-10
  • 二、文献综述10-19
  • 三、研究的思路、内容、方法和主要创新点19-21
  • 第一章 大数据对意识形态领域产生革命性影响21-31
  • 第一节 大数据的内涵、特征与影响21-24
  • 一、大数据的内涵21
  • 二、大数据的特征21-23
  • 三、大数据的影响23-24
  • 第二节 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与功能24-26
  • 一、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24
  • 二、意识形态安全的功能24-26
  •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联性26-28
  • 一、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应用性关联27
  • 二、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信息性关联27-28
  • 第四节 大数据对意识形态领域产生革命性影响28-31
  • 一、大数据技术成为把握受众思想动态的重要手段28
  • 二、大数据安全成为了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因素28-29
  • 三、大数据处理将增加意识形态工作部门的工作成本29
  • 四、大数据盲区降低了意识形态工作方案的准确性29-31
  • 第二章 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31-35
  • 第一节 大数据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关联性31
  • 一、大数据与意识形态安全存在信息性关联31
  • 二、大数据与意识形态安全存在工具性关联31
  • 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31-35
  • 一、西方国家通过数据库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影响意识形态安全32
  • 二、大数据的汇聚整合与关联分析力度不够,影响意识形态安全32-33
  • 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充斥新媒体传播渠道,影响意识形态安全33
  • 四、数据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影响意识形态安全33-35
  • 第三章 大数据时代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35-41
  • 第一节 从宏观战略层面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35-37
  • 一、把握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原则35-36
  • 二、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意识形态安全战略36-37
  • 三、建立契合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37
  • 第二节 从具体实践层面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37-41
  • 一、实施大数据建设工程,减少民众对西方国家数据库的依赖37
  • 二、提高大数据的整合与关联分析能力,增强意识形态宣传实效性37-38
  • 三、净化新媒体的传播环境,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38-39
  • 四、筑牢数据安全防线,确保数据安全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7
  • 附录47-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yN;;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的灵魂[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耿国华;;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的理论视域——冷战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综述[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何林;;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4 韩玉霞;;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2期

5 刘冬;高彩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中的作用[J];学理论;2009年09期

6 莫岳云;周云;张青红;;西方的渗透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耿国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理念[J];求索;2009年11期

8 王岩;茅晓嵩;;“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政治学研究;2009年05期

9 莫岳云;;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与构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战略[J];湖湘论坛;2010年04期

10 余喜;;我国政治意识形态安全机制初探[J];理论界;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美丽;;微博客境遇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探索[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2 王熙;;新自由主义的当代特征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策略[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林;加强机关党建工作 确保意识形态安全[N];西藏日报(汉);2014年

2 何怀远 南京政治学院科研部部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全球屏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 樊和平;伦理道德问题影响意识形态安全[N];中国教育报;2014年

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王岩;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路径[N];光明日报;2014年

5 崔文佳;意识形态安全是做学问的底线[N];北京日报;2014年

6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基地首席专家 赵惜群;切实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N];湖南日报;2013年

7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辽宁;意识形态安全:挑战与应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记者 泽央;全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隆重召开[N];甘孜日报(汉文);2011年

9 整理 本报记者;筑牢人民心中的长城[N];人民日报;2011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李慎明;做人要做这样的人[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兴伟;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张博;现代传媒条件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仲崇东;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4 邓国林;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刘东浩;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6 魏崇辉;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韩健鹏;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与对策[D];吉林大学;2012年

8 赵付科;当代中国政权稳定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其波;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成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勇军;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张弘;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石磊;新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曲鸿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7 周玲;中国后发式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8 曹年开;全球化视野中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探析[D];渤海大学;2015年

9 吴迪;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11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2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