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网络新媒介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1 23:15
  意识形态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执政党的普遍关注,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治国理政、保证国家安全极度关注的方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反映了无产阶级根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制度为基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前进方向,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观念体系。网络新媒介是根据现代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功能实现信息共享的一种传播分享方式。网络新媒介的产生,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新媒介犹如一把双刃剑,不仅给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机遇。现在的社会信息传播必须依靠更快速的科技介质,网络新媒介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在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有着天然的优势,总结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广泛传播,掌握现代信息传播技巧下的意识形态的传播技巧关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进一步推广,在网络新媒介的推动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更加的稳固。利用好网络新媒介能够...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2 相关概念解读
    2.1 意识形态
        2.1.1 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
        2.1.2 马克思主义经典学者对意识形态的科学解释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2.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特征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生与发展
    2.3 网络新媒介
        2.3.1 网络新媒介的内涵
        2.3.2 网络新媒介的主要功能
3 网络新媒介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
    3.1 网络新媒介我国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的挑战
        3.1.1 马克思主义领导地位受到冲击
        3.1.2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受到冲击
    3.2 网络新媒介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挑战
        3.2.1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模式面对挑战
        3.2.2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权受到削弱
    3.3 网络新媒介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
        3.3.1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难度加大
        3.3.2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难度变大
4 网络新媒介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机遇
    4.1 网络新媒介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带来的机遇
        4.1.1 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建设
        4.1.2 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的主体资格
    4.2 网络新媒介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带来的机遇
        4.2.1 网络新媒介为我国意识形态传播提供技术支持
        4.2.2 网络新媒介增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
    4.3 网络新媒介带给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机遇
        4.3.1 网络新媒介为宣扬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打造有效平台
        4.3.2 网络新媒介能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
5 网络新媒介时代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路径
    5.1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与网络新媒介的融合
        5.1.1 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向的相应原则
        5.1.2 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篇章
    5.2 拓展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载体与辐射范围
        5.2.1 网络环境法制化
        5.2.2 建设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
    5.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中不断提高其吸引力与凝聚力
        5.3.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5.3.2 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威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信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 卢灿丽,周沛余.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9)
[2]治国理政视域下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研究[J]. 陈婷,曹亚雄.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3]网络虚拟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及其建设研究[J]. 王涛,姚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4]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三权”系统建构的实践逻辑[J]. 王路坦.  贵州社会科学. 2017(01)
[5]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J]. 蔡泉水,胡伯项.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2)
[6]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 郭妍淇.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5(05)
[7]增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六大认同[J]. 钟君.  红旗文稿. 2015(15)
[8]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四项原则”[J]. 陈玉.  理论探索. 2015(04)
[9]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发展的重要载体[J]. 郭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12)
[10]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J]. 隋秀英.  理论界. 2014(08)

博士论文
[1]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 蔡泉水.南昌大学 2016
[2]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问题研究[D]. 程洪宝.中共中央党校 2013
[3]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 王爱玲.大连理工大学 2012
[4]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 高建华.南开大学 2012
[5]新媒体与党的建设[D]. 苏青场.中共中央党校 2012
[6]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 张志祥.苏州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 高明明.东北石油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14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114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9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