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论和谐社会建设中中国当代和谐思维的培育

发布时间:2017-04-16 23:10

  本文关键词:论和谐社会建设中中国当代和谐思维的培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有十分的重大意义。而这一新格局的构想正是需要党中央带领全体中国人运用现代和谐思维方式去实现的。在此背景下,更应该以和谐为致思取向,中国当代和谐思维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应运而生。文章以近几年的国家方针政策为切入点,立足于和谐社会建设所处的实际阶段现状及中国当代和谐思维已有的培育基础,对中国当代和谐思维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培育的途径及其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展开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格局的出现,亟需有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由此提出中国当代和谐思维的培育问题,且中国当代和谐思维的培育是切实可行的,因为学术界已明确提出并阐释了中国当代和谐思维的概念内涵,加之中国当代和谐思维已具备一定的培育基础。文章综合运用对比、借鉴、逻辑分析等多种方法,解析中国当代和谐思维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所起的能动作用,并以此说明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同步培育中国当代和谐思维的必要性,指出培育中国当代和谐思维的过程,也是促进和谐经济观、民主政治观、和谐文化观、社会文明观、和谐生态观等“和谐”观念形成的过程,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源泉。最后在中国当代和谐思维已有的培育基础之上,揭示培育中国当代和谐思维应该坚持的原则,论述中国当代和谐思维在思维自身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层面的培育途径,为培育中国当代和谐思维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和谐社会 中国当代和谐思维 传统和谐思维 中国当代和谐思维的培育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 论文创新点、写作难点及解决方案13-16
  • 1.3.1 创新点13
  • 1.3.2 写作难点及解决方案13-16
  • 第二章 和谐社会与中国当代和谐思维16-30
  • 2.1 和谐社会16-19
  • 2.1.1 和谐社会是新阶段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6-17
  • 2.1.2 “和谐社会”特征分析17-19
  • 2.2 中国当代和谐思维19-24
  • 2.2.1 中国当代和谐思维的概念与内涵19-21
  • 2.2.2 中国当代和谐思维属性分析21-24
  • 2.3 从唯物史观看中国当代和谐思维与和谐社会的关系24-30
  • 2.3.1 和谐社会决定中国当代和谐思维的存在24-25
  • 2.3.2 中国当代和谐思维反映和谐社会25-26
  • 2.3.3 中国当代和谐思维助推和谐社会建设26-30
  • 第三章 中国当代和谐思维的培育基础30-54
  • 3.1 中国当代和谐思维对儒家传统和谐思维的批判与继承31-38
  • 3.1.1 对“和而不同”的和谐交际观的发展32-33
  • 3.1.2 对“以和为贵”的和谐价值取向的传承33-35
  • 3.1.3 对“天人合一”的和谐系统思想的当代解读35-37
  • 3.1.4 对“中庸之道”的和谐思维的批判性继承37-38
  • 3.2 中国当代和谐思维对西方传统和谐思维的扬弃38-46
  • 3.2.1 对古希腊“朴素和谐观”的批判性借鉴39-41
  • 3.2.2 对启蒙时期“人文精神”的相互补充41-42
  • 3.2.3 对德国古典哲学“主客辩证和谐观”中合理成分的汲取42-46
  • 3.3 中国当代和谐思维对马克思主义和谐思维的继承与发展46-54
  • 3.3.1 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价值46-48
  • 3.3.2 拓展了马克思“人本主义”精神的理论维度48-50
  • 3.3.3 继承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50-54
  • 第四章 中国当代和谐思维的培育原则及途径54-66
  • 4.1 中国当代和谐思维的培育原则54-56
  • 4.1.1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原则54-55
  • 4.1.2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原则55
  • 4.1.3 坚持继承传统与批评创新相统一的原则55-56
  • 4.2 中国当代和谐思维的培育途径56-66
  • 4.2.1 从思维层面促成理性批判观,来培育中国当代和谐思维56-58
  • 4.2.2 从经济层面促成和谐经济观,来培育中国当代和谐思维58-59
  • 4.2.3 从政治层面促成民主政治观,来培育中国当代和谐思维59-60
  • 4.2.4 从文化层面促成和谐文化观,来培育中国当代和谐思维60-62
  • 4.2.5 从社会层面促成文明社会观,来培育中国当代和谐思维62-63
  • 4.2.6 从生态层面促成和谐生态观,来培育中国当代和谐思维63-66
  • 结论66-70
  • 参考文献70-74
  • 致谢74-76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仲华;任阿娟;;确立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和谐思维方式[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2 熊进;李志洁;;和谐哲学思维方式研究——从唯物辩证法思维的实质谈起[J];唯实;2009年05期

3 冯颖红;;现代和谐观——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马丽;金凤君;宋周莺;刘毅;;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空间耦合分析(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3年03期


  本文关键词:论和谐社会建设中中国当代和谐思维的培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11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6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