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沉浸传播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1-04-23 08:50
随着虚拟现实等媒介技术的不断成熟,人类逐渐迈入沉浸传播时代。沉浸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打破虚拟和现实界限,颠覆"受众"概念,实现人类感知系统的高度沉浸。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过程、对象以及载体等要素均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媒介时代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将形成智能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体、构建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以及使用"沉浸指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方法。
【文章来源】:教学与研究.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沉浸传播的理论界定
(一)沉浸传播的概念
1.环境说。
2.技术说。
(二)沉浸传播的特征
1.超越虚拟和现实界限,传播无时无处不在。
2.颠覆“受众”概念,传播对象从大众、分众转向泛众。
3.沉浸程度高,传播效果“润无声”。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沉浸传播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特征的消解与加深
(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抑制与促进
(三)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弱化与提升
(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失控与受控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沉浸传播时代的变革与转型
(一)网内网外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智能空间思想政治教育
(二)主客二元视角转向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体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政治主导型转向综合性发展
(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非精准性评估转向“沉浸指数”评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身体在场”:沉浸传播时代的技术与感官之思[J]. 曹钺,骆正林,王飔濛. 新闻界. 2018(07)
[2]沉浸式虚拟现实实现的是怎样的“沉浸”?[J]. 苏丽. 哲学动态. 2016(03)
[3]沉浸传播:处处是中心 无处是边缘——对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总结与思考[J]. 陈力丹,丁文凤,胡天圆. 新闻爱好者. 2015(01)
[4]媒介融合时代的跨媒介叙事生态[J]. 唐昊. 中国出版. 2014(24)
[5]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体[J]. 戴艳军,董正华. 教学与研究. 2014(04)
[6]对新媒体未来的思考[J]. 熊澄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1(12)
[7]虚拟现实与沉浸式传播的形成[J]. 杭云,苏宝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6)
本文编号:3155024
【文章来源】:教学与研究.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沉浸传播的理论界定
(一)沉浸传播的概念
1.环境说。
2.技术说。
(二)沉浸传播的特征
1.超越虚拟和现实界限,传播无时无处不在。
2.颠覆“受众”概念,传播对象从大众、分众转向泛众。
3.沉浸程度高,传播效果“润无声”。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沉浸传播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特征的消解与加深
(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抑制与促进
(三)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弱化与提升
(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失控与受控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沉浸传播时代的变革与转型
(一)网内网外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智能空间思想政治教育
(二)主客二元视角转向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体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政治主导型转向综合性发展
(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非精准性评估转向“沉浸指数”评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身体在场”:沉浸传播时代的技术与感官之思[J]. 曹钺,骆正林,王飔濛. 新闻界. 2018(07)
[2]沉浸式虚拟现实实现的是怎样的“沉浸”?[J]. 苏丽. 哲学动态. 2016(03)
[3]沉浸传播:处处是中心 无处是边缘——对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总结与思考[J]. 陈力丹,丁文凤,胡天圆. 新闻爱好者. 2015(01)
[4]媒介融合时代的跨媒介叙事生态[J]. 唐昊. 中国出版. 2014(24)
[5]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体[J]. 戴艳军,董正华. 教学与研究. 2014(04)
[6]对新媒体未来的思考[J]. 熊澄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1(12)
[7]虚拟现实与沉浸式传播的形成[J]. 杭云,苏宝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6)
本文编号:3155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155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