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素质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19:07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民素质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公民素质问题的研究,可以增强对人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和社会和谐建设中主体作用的认识,全面提高人们文明程度,强化人的高素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准备人力资源。开展我国公民素质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对我国公民素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和论述,通过全面分析公民素质的内涵以及我国公民素质在思想道德、法律、科学文化以及身体心理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我国公民应当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目标,然后提出了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素质的主要措施以及可行性路径,最后,阐明了提高我国公民素质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重要意义,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参考和借鉴,其基本框架由前言和4个部分组成。 前言,论述了研究我国公民素质的重要意义;综述了学术界对我国公民素质问题研究的现状;概述了主体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论文分四部分做了分析。第一部分,对我国公民素质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此部分从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 第二部分,阐述提高我国公民素质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重要意义,此部分分别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科学素质和心理素质四个角度来阐述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重要意义。提高公民素质,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家庭的和睦与温馨,还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幸福感的提高。 第三部分,对目前我国公民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探索式研究和思考。此部分主要是从公民素质的思想道德、法律、科学文化以及身体心理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加以举例论述和分析,提出了虽然我国公民素质总体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差距,,明确了提高我国公民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四部分,对提高我国公民素质的主要措施和可行性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此部分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加以论述,主观方面要重视自我修养,客观方面要完善社会制度,加强媒体宣传,重视学校教育,来不断地提高我国公民的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公民素质 主要内容 存在问题 措施 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48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前言11-17
- 一、 基本概念的界定11
- 二、 选题意义11-12
- 三、 学术界研究现状12-15
- 四、 主要观点与基本框架15
- 五、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5-17
- 第一部分:公民素质的主要内容17-27
- 一、 思想道德素质17-19
- (一) 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17-18
- (二) 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责任感18
- (三) 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的高尚情操18-19
- 二、 法律素质19-21
- (一) 人人平等的法律意识19-20
- (二) 自由、自律的法律精神20
- (三) 权利和义务相结合的法律意识20
- (四) 学法、守法、用法的法律观念20-21
- 三、 科学文化素质21-23
- (一) 科学知识21-22
- (二) 科学精神22
- (三) 科学实践能力22-23
- 四、 身体心理素质23-27
- (一) 健康的体格23-24
- (二) 积极乐观的心理24-25
- (三) 良好的适应能力25-27
- 第二部分: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意义27-35
- 一、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有利于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27-29
- (一) 增强公德意识,有利于形成文明的社会氛围27-28
- (二) 培育家庭美德,有利于建立幸福的家庭氛围28
- (三) 遵守职业道德,有利于实现和谐的工作氛围28-29
- 二、 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9-31
- (一) 公民法律素质提高,有利于法律的制定29-30
- (二) 公民法律素质提高,有利于法律的执行30
- (三) 公民法律素质提高,有利于对法律实施的监督30-31
- 三、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有利于推动社会不断发展31-32
- (一)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有利于推动社会物质生产31
- (二)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31-32
- (三)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有利于科技的发展与创新32
- 四、 提高公民心理素质,有利于增强全民幸福感32-35
- (一) 悦纳自己,获得自信心33
- (二) 适应社会,获得成就感33
- (三) 约束私欲,获得满足感33-35
- 第三部分:我国公民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35-43
- 一、 思想道德素质不高35-37
- (一) 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的背离35-36
- (二) 利益面前,道德意志薄弱36
- (三) 人生观、价值观偏离道德轨道36-37
- 二、 法律素质有待提高37-39
- (一) 缺乏人人平等的法律意识37-38
- (二) 缺乏积极行使自身政治权利的意识38
- (三) 守法意识难敌利益诱惑38-39
- 三、 科学文化素质有待改善39-40
- (一) 国民受教育的程度相对偏低39
- (二) 人们享有的科普资源相对较少39-40
- (三) 伪科学、封建迷信盛行40
- 四、 身心素质有待增强40-43
- (一) 国民体质有待提高41
- (二) 国民心理素质不容乐观41-43
- 第四部分:提高公民素质的主要措施43-53
- 一、 重视自我修养43-44
- (一) 认真学习,择善而从43-44
- (二) 勤于实践,知行合一44
- (三) 自我反省,坚持“慎独”44
- 二、 完善各项社会制度44-46
- (一) 改革政治制度45-46
- (二) 完善经济制度46
- 三、 加强媒体宣传46-48
- (一) 曝光不良行为47
- (二) 树立模范榜样47
- (三) 提供舆论监督47-48
- 四、 重视学校教育48-53
- (一) 建设良好的校风和班风48-49
- (二) 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因材施教49-50
- (三)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50
- (四)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50-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8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伟;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因素分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2 于召艳;;公民素质与社会治理的社会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17期
3 吴国英;浅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J];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4 王振国;公民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蔡志良;张淑娅;;儒家和谐思想与青少年幸福观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
6 单红波;杜宝玲;;论高校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7 陈友东;;试析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及培养途径[J];开封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8 李健民;刘小玲;;从能力建设看科学素质的内涵[J];科技导报;2008年16期
9 孙英;加强公民道德建设[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郭海燕;;加强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的主要途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民素质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15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