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十六大以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21:22

  本文关键词:十六大以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国内外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在总结过去学习经验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重新认识和科学定位了民族精神,在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将其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纳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的全过程;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视角、新的提法,还为民族精神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①的结晶。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相结合,不断推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向前发展,而弘扬和培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一理论体系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的。 本文通过五个章节对十六大以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发展进行论述。 第一章,主要是对十六大以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发展的理论渊源、指导思想、实践基础及现实需求进行梳理。 第二章,主要是对十六大以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发展进行探讨。 第三章,主要是对十六大以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标和任务的发展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分析。 第四章,主要是对十六大以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内容和方法的发展进行系统论证,在十六大以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涵得到了升华,具体表现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中国梦;与此同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十六大以后又有了新的时代表现: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世博精神和中国精神;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上面在也有了新的实践。 第五章,主要是对十六大以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发展的时代意义进行剖析,对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综合国力;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民族团结统一,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十六大以来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绪论8-13
  • 一、 研究综述8-10
  • 二、 研究意义10
  • (一) 理论意义10
  • (二) 实践意义10
  • 三、 相关界定10-11
  • (一) 时间界定10-11
  • (二) 概念界定11
  • 四、 研究方法11-12
  • 五、 研究创新之处12-13
  • 第一章 十六大以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发展的基础13-22
  • 一、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发展的思想基础13-17
  • (一)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发展的渊源13-16
  • (二) 马克思主义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发展的指导思想16-17
  • 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发展的实践基础17-19
  • (一)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基础17-18
  • (二) 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成果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础18-19
  • 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发展的现实需求19-22
  • (一) 面对世界民族文化的激荡与冲突,必须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9-20
  • (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20-22
  • 第二章 十六大以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发展22-29
  • 一、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指导思想的发展22-25
  • (一)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22-24
  • (二)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24-25
  • 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基本原则的发展25-29
  • (一) 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原则25-26
  • (二)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26-27
  • (三)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7-29
  • 第三章 十六大以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目标和任务的发展29-35
  • 一、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目标的发展29-31
  • (一) 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9-30
  • (二)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30-31
  • (三) 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31
  • 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任务的发展31-35
  • (一)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32-33
  • (二) 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33
  • (三)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33-35
  • 第四章 十六大以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内容和方法的发展35-51
  • 一、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内容的发展35-44
  • (一)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内涵升华35-38
  • (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表现38-44
  • 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法的发展44-51
  • (一)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44-46
  • (二) 以党的建设新成果推进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46-47
  • (三)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新型载体47-48
  • (四) 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系统工程,全面推进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48-51
  • 第五章 十六大以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发展的时代意义51-55
  • 一、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提升综合国力提供强大精神力量51-52
  • 二、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52-53
  • 三、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牢固的价值认同和理想信念53-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58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记者;;云南精神理论研讨会提出 把云南精神体现到岗位职责中[J];云南党的生活;2013年01期

2 ;我们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什么——我校举行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理论研讨会[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余振;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湖北省社科界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理论研讨会综述[J];理论月刊;2003年02期

4 邢久强;;共同建设 共同享有——北京市社科院召开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J];前线;2006年11期

5 程三娟;张寅;;全省杨善洲精神理论研讨会在施甸召开[J];云南林业;2011年06期

6 ;吉林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在省委党校召开[J];长白学刊;2013年01期

7 ;吉林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在省委党校召开[J];长白学刊;2013年02期

8 袁立辉;;用党的十八大精神凝聚发展的信心和力量——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综述[J];求知;2013年09期

9 ;领会精神 形成共识 指导行动——哈尔滨市委党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综述[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6期

10 缪合林;在全省学习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理论座谈会上的讲话[J];理论月刊;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振;;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湖北省社科界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理论研讨会综述[A];湖北省社会科学界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艳;全市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召开[N];周口日报;2012年

2 记者 段敏;全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召开[N];西藏日报(汉);2013年

3 特约记者 田义伟 记者 包国俊;军事科学院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N];解放军报;2012年

4 记者 陈建强 光明网记者 朱斌;本报与天津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N];光明日报;2012年

5 柯玉蓉;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座谈会举行[N];无锡日报;2009年

6 记者 王亮;我市集中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知识测试活动[N];陇东报;2013年

7 通讯员 肖传金 宋斌;省军区举行十八大精神理论集训班[N];甘肃日报;2012年

8 记者 董帅奇;市委宣传部将举办全市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骨干培训班[N];开封日报;2012年

9 记者 李勤;拉萨地区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讨会召开[N];西藏日报(汉);2013年

10 巴茜;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理论骨干培训班开班[N];鞍山日报 ;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其微;十六大以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十六大以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15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4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