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微信平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探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17:07

  本文关键词:微信平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微信作为新媒体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时信息交互平台,不仅代表着最新的信息传播科技,更以其特有的“多对多”的传播形态创造着通过人际传播形式达到大众传播效果的奇迹。微信已然作为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的代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接收信息和与社会互动的方式。与此同时,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等因素交织,使得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话语权减弱、影响力下降的窘境。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稳固直接关系着我国政局稳定、社会和谐等政治因素,因此,是否可以从微信作为一种传播平台的视野寻求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突破口,就成为本文的研究起点和基点。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将微信作为一种传播平台加以研究,在文章中对于“微信”和“微信平台”的表述暂且不作区分。本文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传播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与实践初探,研究中运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传播学、社会学相关理论与实证调查相结合,以期通过对理论的回顾和梳理、对研究议题的假设和论证,得出可以运用微信平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可能性结论并提出可行性路径,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当然,限于时间、物质等因素,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笔者将在之后的研究中予以进一步探究和论证。以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概述:第一章,也是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背景及现状、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第二章主要厘清意识形态的相关概念,对马列经典作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及我国的意识形态重要性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第三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将微平台与意识形态影响力联系起来。以新媒体、微信的概念为基础,通过对微平台相关传播学特点和优势进行阐释,对其可能用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可能性进行理论假设,其中涉及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强关系等相关理论;其次,以微传播的意识形态理论为研究根基,从传播对象、传播过程、传播效果三个角度对微信与培养理论、意见领袖等理论进行详述;最后,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理论为基点对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调查和论证。第四章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结合上文理论阐述及调查论证,针对通过微平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提出现实思考:第一,从技术、法律、制度方面进行舆情监测,利用微平台引导正确舆论走向,纯净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源头;第二,提倡传统媒体和以微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媒体融合的基础上,各司其职,共同为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目标而努力;第三,微平台本身如何进行态度转变和技术改进;第四,通过党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理念、方式的转变,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本身的吸引力和传播力。第五章是结论部分。
【关键词】:微信平台 传播 主流意识形态 影响力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D6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绪论12-22
  • 1.1 选题的背景12
  • 1.2 研究的意义12-13
  • 1.3 研究现状综述13-19
  • 1.3.1 意识形态相关研究分析13-16
  • 1.3.2 微信相关研究综述16-19
  • 1.4 研究方法19-20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20-22
  • 第二章 意识形态相关概念及理论阐释22-32
  • 2.1 意识形态相关概念厘清22-24
  • 2.1.1 意识形态概念流变与界定22-23
  • 2.1.2 主流意识形态概念界定23-24
  • 2.2 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性理论分析24-29
  • 2.2.1 马列经典作家意识形态相关理论25-27
  • 2.2.2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27-28
  • 2.2.3 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28-29
  • 2.3 意识形态影响力的传播学考察29-32
  • 2.3.1 意识形态影响力的概念初探及意义30
  • 2.3.2 意识形态影响力与传播媒介30-32
  • 第三章 微信平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理论及实证探究32-48
  • 3.1 新媒体时代与微信的产生32-35
  • 3.1.1“新媒体”的概念界定32-33
  • 3.1.2 微信平台的传播学分析33-35
  • 3.2 微信平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理论论证35-40
  • 3.2.1 微信平台的意识形态理论35-37
  • 3.2.2 微信平台与“培养理论”37-39
  • 3.2.3 微信平台的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理论39-40
  • 3.3 微信平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实证调查论证40-48
  • 3.3.1 研究假设及实证初探41-42
  • 3.3.2 利用微信平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调查结果分析42-47
  • 3.3.3 调查小结47-48
  • 第四章 微信平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现实思考48-64
  • 4.1 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纯净信息传播源头48-50
  • 4.1.1 加强微平台舆情监测,建立新型微平台网络智库48-49
  • 4.1.2 对危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恶势力予以法律制裁和管理49-50
  • 4.1.3 设立舆情监测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形成长效制度管理机制50
  • 4.2 真正实现媒体融合,各施所长,共谋发展50-55
  • 4.2.1 传统媒体重当社会意见领袖、议程设置的掌舵者51-52
  • 4.2.2 各施所长,通过微平台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是大势所趋52-54
  • 4.2.3 媒体融合是新时期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必然选择54-55
  • 4.3 微信努力进行态度转变和技术改进55-59
  • 4.3.1 微信健康发展,需要文化自觉和自信56-57
  • 4.3.2 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微信需要技术管理和升级57-59
  • 4.4 主流意识形态领导力量、传播内容、理念和方式创新路径59-64
  • 4.4.1 加强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59-60
  • 4.4.2 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上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理论阵地建设60-61
  • 4.4.3 主流意识形态形式上要跟进时代,改头换面,放低姿态61-62
  • 4.4.4 树立和加强网络微观执政理念,,优化传播策略,扩大对外传播影响62-64
  • 第五章 结语64-66
  • 参考文献66-70
  • 附录70-74
  • 致谢74-7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岳臻;论宗教存在的长期性[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周仁盛;张政;;试论社会主义条件下产生犯罪的深层原因[J];广西师院学报;1990年03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国丽;;意识形态影响下文学重译的必要性[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徐海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的思考[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裴亚慧;微信平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探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于会利;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曹灵美;董秋斯翻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楠;论社会意识形态对翻译选材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徐炜;从Red Star over China四个中译本看意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1年

6 张羽;同一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的译者共性[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微信平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16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9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