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关于网络“人肉搜索”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18:08
  网络是现代人们生活的一种需要。网络“人肉搜索”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为人们提供一种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搜索引擎工具。这种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给人们带来诸多的好处,方便人们进行各种信息的共享。但是,随着它的出现,给人们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也带来相当大的冲击,人们可以不惜一切手段甚至是败坏自己的道德观念而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由于网络“人肉搜索”会带来许多的道德失范问题,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至关重要。本文从网络“人肉搜索”现象入手,深入研究了解决网络“人肉搜索”道德失范问题的对策,着重研究了加强网络行为主体的自身道德修养;逐步确立起全民、自由和诚实守信等网络道德原则;完善网络社会法规;实行真正的网络实名制;加强网络社会文化建设和监管;制定网民在进行网络“人肉搜索”应遵循无害、公正合理等原则;培养高素质的网络专业人才等。 

【文章来源】:海南大学海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本文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一、网络"人肉搜索"现象
    (一) 网络"人肉搜索"典型事件
    (二) 网络"人肉搜索"的定义及特点
    (三) 网络"人肉搜索"出现及其原因
    (四) 网络"人肉搜索"的得失
二、网络"人肉搜索"所引发的道德失范问题
    (一) 网络"人肉搜索"侵犯了人们的隐私权
    (二) 网络"人肉搜索"使道德责任意识降到最低点
    (三) 网络"人肉搜索"使所谓"自由"绝对化
    (四) 网络"人肉搜索"对社会道德价值观带来挑战
三、解决网络"人肉搜索"道德失范问题的对策
    (一) 构建规范的网络道德秩序
    (二) 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 规范网络"人肉搜索"主体的行为
    (四)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的网络人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人肉搜索”中的道德观研究[J]. 孙小虎.  科学之友. 2010(13)
[2]网络环境下应对“人肉搜索”的策略分析与研究[J]. 阮娟.  福建电脑. 2010(01)
[3]论网络“人肉搜索”在侦查工作中的运用[J]. 刘南男,郝宏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4]道德话语的生产性力量及中国式“人肉搜索”的勃兴[J]. 李岩,李东晓.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6)
[5]从伦理道德视角解析“人肉搜索”现象[J]. 路小超.  消费导刊. 2008(21)
[6]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胡锦涛强调以创新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J].   时政文献辑览. 2007(00)
[7]“不可公度”的理论与“殊途同归”的旨趣——亚里士多德、儒家“德性幸福论”之比较与当代价值[J]. 竭长光.  理论观察. 2006(05)
[8]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有关论述[J]. 孙业礼.  党的文献. 2000(01)

硕士论文
[1]论学校“群体道德”[D]. 王峰.河南大学 2009
[2]伦理视野中的网络自由[D]. 李风燕.上海师范大学 2009
[3]档案信息伦理问题的提出与原则建构[D]. 姚燕.安徽大学 2007
[4]网络信息污染的伦理反思[D]. 杨萍.东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98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198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0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