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湖北红色文化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
发布时间:2021-05-21 06:52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湖北地区的红色文化在中央文化政策方针路线的指导下,对红色文化的理论和建设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这一历程,以改革开放为界,分为曲折中前进和创新中发展两个时期。在不同阶段的文化建设中,湖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推动着地区红色文化建设和谐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0,40(0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湖北红色文化的概念
(一)湖北红色文化的时空属性
(二)湖北红色文化的类别属性
(三)湖北红色文化的价值属性
二、湖北红色文化的建设
(一)建国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湖北红色文化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1.“双百方针”指导下的湖北红色文化建设。
2.极“左”倾向中的湖北文化建设。
(二)改革开放至今:湖北红色文化在创新⑥中发展
1.解放思潮推动下的湖北红色文化建设。
2.先进文化指引下的湖北红色文化建设。
3.和谐文化指导下的湖北红色文化建设。
4.新时代引领下的湖北红色文化建设。
三、湖北红色文化的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维阐释视域下的红色文化[J]. 王淳天,丁俊萍. 红色文化学刊. 2018(04)
[2]红色文化:色彩、文本与学科[J]. 黄修卓. 红色文化学刊. 2018(03)
[3]论中国红色文化百年发展史[J]. 邱小云. 红色文化学刊. 2017(02)
[4]红色文化概念再探[J]. 游海华. 红色文化学刊. 2017(01)
[5]2015年中国红色文化研究综述[J]. 魏本权.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6]十年来国内红色文化概念研究述评[J]. 邓显超,邓海霞.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7]浅析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开发[J]. 辛锐. 人民论坛. 2013(11)
[8]近年来我国红色文化研究文献述评[J]. 朱桂莲.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6)
[9]中国红色文化生成的系统要素透析——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例[J]. 江峰,汪颖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10]试论红色文化的生成机制[J]. 傅小清,龚玉秀,张国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博士论文
[1]红色文化研究[D]. 刘琨.辽宁大学 2015
[2]红色文化基本问题研究[D]. 周宿峰.吉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 曾喜云.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99256
【文章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0,40(0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湖北红色文化的概念
(一)湖北红色文化的时空属性
(二)湖北红色文化的类别属性
(三)湖北红色文化的价值属性
二、湖北红色文化的建设
(一)建国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湖北红色文化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1.“双百方针”指导下的湖北红色文化建设。
2.极“左”倾向中的湖北文化建设。
(二)改革开放至今:湖北红色文化在创新⑥中发展
1.解放思潮推动下的湖北红色文化建设。
2.先进文化指引下的湖北红色文化建设。
3.和谐文化指导下的湖北红色文化建设。
4.新时代引领下的湖北红色文化建设。
三、湖北红色文化的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维阐释视域下的红色文化[J]. 王淳天,丁俊萍. 红色文化学刊. 2018(04)
[2]红色文化:色彩、文本与学科[J]. 黄修卓. 红色文化学刊. 2018(03)
[3]论中国红色文化百年发展史[J]. 邱小云. 红色文化学刊. 2017(02)
[4]红色文化概念再探[J]. 游海华. 红色文化学刊. 2017(01)
[5]2015年中国红色文化研究综述[J]. 魏本权.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6]十年来国内红色文化概念研究述评[J]. 邓显超,邓海霞.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7]浅析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开发[J]. 辛锐. 人民论坛. 2013(11)
[8]近年来我国红色文化研究文献述评[J]. 朱桂莲.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6)
[9]中国红色文化生成的系统要素透析——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例[J]. 江峰,汪颖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10]试论红色文化的生成机制[J]. 傅小清,龚玉秀,张国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博士论文
[1]红色文化研究[D]. 刘琨.辽宁大学 2015
[2]红色文化基本问题研究[D]. 周宿峰.吉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 曾喜云.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99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199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