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精神构建路径研究 ——以上海市社区建设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06 05:18
社区公共精神是实现社区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泉。但目前中国的社区建设偏重于社区的物质保障和秩序完善,忽视了对社区精神内涵的塑造,产生了社区公共精神构建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在结合上海市实证调研的现实材料和共同体思想精神层面的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对社区公共精神的构建现状和社区公共精神的精神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借鉴西方国家社区运动中,有关于社区公共精神构建的诸多经验,提出了系统化的社区公共精神构建路径,以期通过该路径实现社区公共精神在社区中的有效构建。此次研究,一是揭示社区公共精神的丰富内涵,二是提出社区公共精神系统化构建的现实路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体现本选题的研究价值。本文的逻辑思路和结构是:首先,回顾了社区建设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界定了社区公共精神的基本概念,并确定了此次研究的基础思想、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其次,以上海市社区建设为例,通过综合分析上海市社区建设的宏观状况和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情况,揭示导致社区公共精神构建不足的原因;再次,从理论层面,深入挖掘了社区公共精神构建不足问题的理论根源,即社区建设对共同体思想的不完全运用,并重拾共同体思想精神层面的理论内容,用...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14年全国社区服务机构数量变化图
全面服务社区居民。此外,其他省市的社区建设也相继开展,逐步完善,并涌现出了许多建设典型。图 1 1993-2014 年全国社区服务机构数量变化图图表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绘制。
研究框架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城市社区冲突及化解路径探析[J]. 原珂. 中国行政管理. 2015(11)
[2]“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J]. 吴晓林,郝丽娜. 政治学研究. 2015(01)
[3]让基层治理有效地运行起来:基于社区的治理[J]. 郎友兴,葛俊良. 浙江社会科学. 2014(07)
[4]社区善治及其基础[J]. 孟川瑾,吴晓林. 城市问题. 2013(05)
[5]街道办事处改革与城市社区建设[J]. 杨宏山,党华举. 城市观察. 2011(05)
[6]从街居制到社区制:变革过程及其深层意涵[J]. 吕方.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1)
[7]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J]. 夏建中.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02)
[8]从街居制到社区制:我国城市社区30年的变迁[J]. 夏建中.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8(05)
[9]城市社区民主自治的条件与机制[J]. 于显洋,林克雷,朱晓彦.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02)
[10]重构城市社区——以治理理论为分析范式[J]. 刘娴静. 社会主义研究. 2004(01)
本文编号:3213690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14年全国社区服务机构数量变化图
全面服务社区居民。此外,其他省市的社区建设也相继开展,逐步完善,并涌现出了许多建设典型。图 1 1993-2014 年全国社区服务机构数量变化图图表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绘制。
研究框架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城市社区冲突及化解路径探析[J]. 原珂. 中国行政管理. 2015(11)
[2]“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J]. 吴晓林,郝丽娜. 政治学研究. 2015(01)
[3]让基层治理有效地运行起来:基于社区的治理[J]. 郎友兴,葛俊良. 浙江社会科学. 2014(07)
[4]社区善治及其基础[J]. 孟川瑾,吴晓林. 城市问题. 2013(05)
[5]街道办事处改革与城市社区建设[J]. 杨宏山,党华举. 城市观察. 2011(05)
[6]从街居制到社区制:变革过程及其深层意涵[J]. 吕方.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1)
[7]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J]. 夏建中.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02)
[8]从街居制到社区制:我国城市社区30年的变迁[J]. 夏建中.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8(05)
[9]城市社区民主自治的条件与机制[J]. 于显洋,林克雷,朱晓彦.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02)
[10]重构城市社区——以治理理论为分析范式[J]. 刘娴静. 社会主义研究. 2004(01)
本文编号:3213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21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