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荀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3 21:39
  道德教育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旋律,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更是难更仆数,硕果累累,尤其是先秦儒家文化,在道德教育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荀子作为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也非常看重道德教育对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并在《荀子》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道德教育观,是我国道德教育的宝贵财富,因此,它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钻研。在道德起源方面,荀子以天人观理论为逻辑起点,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并强调对人的后天教化。他认为人秉承的善性是源于后天的努力学习和周围环境熏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道德教育方面,荀子注重理想人格的塑造。他根据人们化性起伪的不同程度,将理想人格按照由高到低的次序划分为“圣人”、“君子”和“士”三个层次,并引导和鼓励人们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向更高的理想目标奋进。在长期的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他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围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提出以荣辱、礼欲、孝道和自然为核心理念的道德教育内容和诸如“注错习俗”“学思结合”“榜样示范”等的道德教育方法,形成一套自己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本文通过梳理和整合荀子道德教育思想,汲取其中的有益资源,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了其内容、目标和方法对当前我...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境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荀子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条件
    一、荀子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政治条件
        (二)经济条件
        (三)文化条件
    二、荀子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
        (一)对先秦各派思想的批判
        (二)对先秦各派思想的继承、发展与融合
    三、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天人之分”的天人观
        (二)“人之性恶”的人性论
第二章 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
    一、荀子“义利”、“义势”与“勇蛮”之荣辱观
        (一)荀子荣辱观的产生
        (二)荣辱之类分
    二、荀子“能以事亲谓之孝”的孝道观
        (一)荀子孝思想的理论来源
        (二)“能以事亲谓之孝”的孝道思想
    三、荀子“以礼导欲”的礼欲观
        (一)以礼养欲
        (二)以礼节欲
第三章 荀子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实践特点
    一、荀子道德教育目标
        (一)荀子道德教育目标的逻辑起点:途之人可以为禹
        (二)荀子道德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士、君子、圣人
    二、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实践特点
        (一)施教者要遵从道德培养的基本规律
        (二)受教育者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
第四章 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完善道德教育内容,促进社会和谐
        (一)以“荣辱观”教育为起点,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二)以“孝”为内容,构建和谐家庭
        (三)“以礼导欲”,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制天命而用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设定道德教育目标要体现层次性
        (一)道德教育目标设定要有层次性
        (二)坚持底线要求与最高要求相统一
    三、丰富道德教育方法,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一)突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提升施教水平
        (二)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提高自我修养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荀子的“化性起伪”思想[J]. 姜希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13)
[2]分析荀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邵凌云,邵凌霞.  前沿. 2014(ZB)
[3]荀子“性恶论”德育价值的反思与建构[J]. 金妍妍.  武陵学刊. 2013(06)
[4]荀子德育观研究[J]. 王利蕊.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5]孟子和荀子德育思想之比较[J]. 谢宁.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01)
[6]浅议荀子的“化性起伪”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 苗玉香.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
[7]论荀子的“德育哲学”——兼论荀子性恶论中的“公义”优先思想[J]. 王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8]荀子道德教育思想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迪[J]. 王越芬,滕以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9]论《劝学篇》在《荀子》及儒家中的意义[J]. 王博.  哲学研究. 2008(05)
[10]国内近30年荀子伦理思想研究综述[J]. 陈光连.  学术论坛. 2007(09)

硕士论文
[1]荀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 王之晓.华中师范大学 2016
[2]荀子的节制思想研究[D]. 施文.云南大学 2015
[3]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 叶娟.西北师范大学 2013
[4]荀子德育思想研究[D]. 吴菲.江西师范大学 2011
[5]荀子人性论中的教育思想研究[D]. 尹娣.西安工业大学 2011
[6]荀子修身观及其现实意义[D]. 原瑞娟.山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58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358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0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