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1-08-23 23:02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中国社会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客观上促成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加之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带来的外来文化的渗透,无疑不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社会风气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代中国社会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但与此同时各种丑陋的现象也屡禁不止,当今中国社会价值体系所面临着严峻的危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观念,它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完美体现,同时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也是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价值的基础。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新 时期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所面临的挑战及危机
    2.1 新时期中国社会价值体系所面临的挑战
        2.1.1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历史变革
        2.1.2 市场经济利益观的冲击和主导价值观的缺失
        2.1.3 西方敌对势力加强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的渗透
    2.2 新时期中国社会价值危机的主要表现
        2.2.1 社会同质性的消解
        2.2.2 中国传统文化中底线伦理价值的模糊
        2.2.3 抛弃正当是非善恶观,以膨胀的私利为价值标准
    2.3 新时期中国社会价值危机的原因分析
        2.3.1 中国社会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
        2.3.2 价值多元化在价值折中和多元妥协中模糊了一些基本道德判断
        2.3.3 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带来了外来文化的渗透
第3章 构建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3.1 社会主义荣辱观凝结了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精髓
        3.1.1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观念
        3.1.2 社会主义荣辱观既重视集体利益,又注重人们的个性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倡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3.1.3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完美体现
    3.2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3.2.2 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中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进行了整理和重申
        3.2.3 社会主义荣辱观批判了价值模糊和价值缺失,为每位公民树立了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3.3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新时期社会主义价值普遍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3.3.1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每位社会成员树立了一个共同遵守的价值尺度,使每位成员的价值底线和生命底线
        3.3.2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和价值的先进性
        3.3.3 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了社会价值主体的层次性,体现了先进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第4章 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4.1 构建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方法论原则
        4.1.1 坚持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出发的方法
        4.1.2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
        4.1.3 坚持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方法
    4.2 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
        4.2.1 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4.2.2 精神鼓励与物质利益相结合
        4.2.3 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相结合
    4.3 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制度机制
        4.3.1 以扬善弃恶为目的,构建正、负典型教育机制
        4.3.2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立崇"善"的文化环境机制
        4.3.3 以"硬"、"软"兼施为手段,建立激励与管理约束机制
        4.3.4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建立道德实践机制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工作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当代建构[J]. 韩华,赵静.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2]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荣辱观[J]. 刘晓钟,许静.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6(02)
[3]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J]. 邱伟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05)
[4]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导向[J]. 邱伟光.  思想·理论·教育. 2006(09)
[5]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体层次性[J]. 李建华,易想和.  伦理学研究. 2006(03)
[6]坚持正确价值取向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 叶高处.  政工研究动态. 2006(09)
[7]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J]. 殷淑萍.  兵团党校学报. 2006(02)
[8]关于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点认识[J]. 苏华.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6(02)
[9]充分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J]. 张家声.  中国监察. 2006(08)
[10]八荣八耻:凝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J]. 吴灿新.  世纪桥. 2006(04)



本文编号:3358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358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1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