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论加强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发布时间:2021-10-08 18:0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封闭型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革不仅是人们各种利益的调整,而且也是社会结构的重构。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原有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以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相对静止的社会逐步转型为一个相对流动的社会。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一个非常突出和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凸现,真接影响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并对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能否正确对待弱势群体,是一个社会在政治上和制度上是否成熟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关注弱势群体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帮扶弱势群体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帮扶任务依然很重。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目前社会组织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主要是采用行政和经济的手段,有时还采取节日“送温暖”等临时性措施,看重的也只是经济效果,而在发挥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主要表现为观念落后、...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
    (一) 社会弱势群体及其特征
    (二)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
    (三)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
二、社会弱势群体的思想、情感、心理和道德特征分析
    (一) 思想上,传统的“均贫富”理念与现实的贫富差距之间的矛盾,催生了“弱势群体”内心的相对被剥夺感
    (二) 情感上,对自身“弱势”形成的成因分析的归因偏差过大,滋长了“弱势群体”对社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
    (三) 心理上,既成比较劣势与社会不正之风交叉施虐,加剧了“弱势群体”的自卑妥协心理
    (四) 道德上,“粥少僧多”的扶贫现实恰逢“外争”权益暂时失利,迫使内部利益分割斗争加剧,诱发了“弱势群体”内江抵触的畸形道德
三、社会弱势群体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影响
四、加强社会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一) 当前社会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二) 加强社会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几项要求
    (三) 构建社会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四) 加强社会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前中国社会弱势群体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 钱再见.  文史哲. 2003(01)
[2]进城农民:中国社会特殊的身份集团[J]. 吴鹏森.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本文编号:3424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424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4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