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马克思道德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7 16:01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道德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马克思道德观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正确认识道德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担当的角色与性质,确证道德的作用。马克思道德观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在对资产阶级道德观的批判基础之上,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作为研究范本,,全面阐述了道德的起源、本质、特征和社会作用等核心内容,并以历史性和预见性的视野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做了基本规定,揭示了人类如何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迁中从“阶级的道德”走向“真正人的道德”,实现人的道德向真正人的复归。马克思的道德观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深刻变革,他对道德这一社会意识形态的真理性认识,是我们分析任何时代道德现象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批判继承其他价值观念的思想前提和理论工具。 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我国传统道德不断受到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开始呈现多元化,虽然我国社会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可道德失范现象仍时有发生,人们的道德观念也时而出现一些困惑和迷茫。面对如此道德现状,系统梳理马克思道德理论以作为新时期我国道德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有着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关于道德的科学性认识,在实践上有效地推动了人民群众的道德实践活动的发展,已成为当前我们理性评估社会道德现状的主要依据,也是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准则,更是传递社会正能量、践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马克思 道德观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D64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7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10-12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国外马克思道德观研究12-14
  • 2.国内马克思道德观研究14-15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5-17
  • 1.研究内容15
  • 2.研究方法15-17
  • 一、 马克思道德观的形成和发展历程17-27
  • (一) 马克思道德观形成的历史背景17-20
  •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于主导地位17-18
  • 2.马克思对资产阶级道德观的批判18-20
  • (二) 马克思道德观的理论渊源20-23
  • 1.对德国古典哲学家道德思想批判继承20-21
  • 2.对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批判发展21-23
  • (三) 马克思道德观的发展历程23-27
  • 1.马克思道德观的萌芽23-24
  • 2.马克思道德观的形成和发展24-27
  • 二、 马克思道德观的内涵分析27-35
  • (一) 马克思对道德本质的科学规定27-30
  • 1.道德的本质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7-28
  • 2.“阶级的道德”本质28-29
  • 3.“真正人的道德”本质29-30
  • (二) 马克思对道德特性的揭示30-32
  • 1.道德的社会历史性30-31
  • 2.道德的相对独立性31
  • 3.道德的知行统一性31-32
  • (三)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32-35
  • 1.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32-33
  • 2.道德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互动影响33-35
  • 三、 马克思道德观的当代意义35-44
  • (一) 马克思道德观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意义35-39
  • 1.道德与利益优先性——马克思道德观的理论基础35-36
  • 2.道德建设应“以人为本”——马克思道德观的理论核心36-37
  •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道德观的理论创新37-39
  • (二)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39-44
  • 1.当代我国社会道德“滑坡”现象39-40
  • 2.“道德滑坡”现象形成原因40-41
  • 3.解决道德“滑坡”问题需要马克思道德观做指导41-44
  • 结束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 作者攻读硕士论文期间的研究成果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兆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道德观三问[J];道德与文明;2007年03期

2 王金福;两种意义上的历史概念与两种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J];东南学术;2000年01期

3 唐凯麟;论伦理学的逻辑起点——一种依据马克思主义文本的阐释[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刘兰芝;;浅议马克思的康德道德哲学批判[J];传承;2010年30期

5 邓晓臻;历史唯物主义的“终极关怀”思想[J];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06期

6 张彭松;;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对道德乌托邦的超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2期

7 张一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多重话语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刘福森;史兰;;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性质和特征[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李清聚;范迎春;;和谐之道:从黑格尔到马克思[J];前沿;2010年11期

10 王长存;;全面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的条件[J];求是;2007年01期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道德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50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b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