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08 13:11

  本文关键词: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华文明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特有的黄色文明是中国的特殊文明形式,从产生到发展,中华文明拥有与任何一种文明所不同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体现于孝文化之中。孝,自古以来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处理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等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尺度。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视为孝的文化,孝的发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乃至现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其当代价值不容忽视。本文辩证地分析了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价值,并针对传统孝文化发展到现代所面临的问题而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本文共分为四章,现概述如下: 第一章,绪论。简述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对于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价值探析的研究状况,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传统孝文化概述。第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孝、孝文化。第二,传统孝文化的历史演进归纳,分别为:汉代时期的“以孝治天下”、魏晋隋唐时期的孝道实践、宋代形成的系统愚孝理论、新文化运动对孝的反思。第三,对传统孝文化的内容及特征进行阐释:传统孝文化的基本内容、基本特征。 第三章,传统孝文化的辩证分析。第一,阐述了传统孝文化的正向值,即符合自然规律的文化;和谐身心健康的文化;重视家庭教育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文化。第二,总结传统孝文化的负向值,即“三从四德”的封建孝道;“愚昧无知”的君臣行孝;“尊老抑少”的代际冲突;“压抑成长”的盲目敬孝。第三,从正负双向对传统孝文化进行扬弃,即汲取精华以培育新时期孝文化;摒弃糟粕以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念。 第四章,传统孝文化的谐顺、谐适及谐和作用。第一,谐顺个体成长。分别为:促进身心和谐;完善个体人格;端正人品德行。第二,谐适家庭关系。表现为:理顺亲子关系;和睦夫妻关系;融洽婆媳关系。第三,谐和社会关系。阐述为:提升道德文明层次;利于社会安定和谐;凝聚民族精神;缓解人与自然矛盾。
【关键词】: 传统孝文化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6
  • 1.2.1 国内研究综述13-15
  • 1.2.2 国外研究综述15-16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6-18
  • 1.3.1 研究思路16-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第2章 传统孝文化概述18-32
  • 2.1 孝文化相关概念界定18-22
  • 2.1.1 孝18-20
  • 2.1.2 孝文化20-22
  • 2.2 传统孝文化的历史演进22-26
  • 2.2.1 汉代时期的“以孝治天下”22-23
  • 2.2.2 魏晋隋唐时期的孝道实践23-24
  • 2.2.3 宋明时期的系统孝德理论24-25
  • 2.2.4 新文化运动对孝道的反思宋明时期的系统孝德理论25-26
  • 2.3 传统孝文化的基本内容及特征26-32
  • 2.3.1 传统孝文化的基本内容26-28
  • 2.3.2 传统孝文化的基本特征28-32
  • 第3章 传统孝文化的辩证分析32-43
  • 3.1 传统孝文化的正向值32-35
  • 3.1.1 符合自然规律的文化32-33
  • 3.1.2 和谐身心健康的文化33-34
  • 3.1.3 重视家庭教育的文化34
  • 3.1.4 促进社会发展的文化34-35
  • 3.2 传统孝文化的负向值35-37
  • 3.2.1 “三从四德”的封建孝道35-36
  • 3.2.2 “愚昧无知”的君臣行孝36
  • 3.2.3 “尊老抑少”的代际矛盾36-37
  • 3.2.4 “压抑成长”的盲目敬孝37
  • 3.3 传统孝文化的扬弃37-43
  • 3.3.1 汲取精华以培育新时期孝文化38-40
  • 3.3.2 摒弃糟粕以树立正确孝道观念40-43
  • 第4章 传统孝文化的谐顺、谐适及谐和作用43-53
  • 4.1 谐顺个体成长43-45
  • 4.1.1 促进身心和谐43-44
  • 4.1.2 完善个体人格44-45
  • 4.1.3 端正人品德行45
  • 4.2 谐适家庭关系45-48
  • 4.2.1 理顺亲子关系46-47
  • 4.2.2 和睦夫妻关系47
  • 4.2.3 融洽婆媳关系47-48
  • 4.3 谐和社会关系48-53
  • 4.3.1 提升道德文明层次48-49
  • 4.3.2 利于社会安定和谐49-50
  • 4.3.3 凝聚民族精神50-51
  • 4.3.4 缓解人与自然矛盾51-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9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59-60
  • 致谢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尽举;孝文化与代际公正问题[J];道德与文明;2003年04期

2 朱贻庭;;解码“慈孝文化”[J];道德与文明;2009年03期

3 习近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J];党建;2013年01期

4 陈谷嘉;;孝与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儒家孝文化软实力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钟克钊;孝文化的历史透视及其现实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02期

6 李四芬;李上文;;孝观念的源流与演变[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7 胡泽勇;;重建与创新:传统孝文化的老年人权益保障功能再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8 任兰兰;;试论孝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J];理论界;2009年09期

9 巢乃鹏;徐杨;;加强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J];理论视野;2007年06期

10 赵炎才;;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特征透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本文关键词: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51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d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