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论当代我国民众科学精神的培育

发布时间:2017-05-09 10:01

  本文关键词:论当代我国民众科学精神的培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学精神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的总和。科学精神的特点直接影响着培育方式的选择。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比具有普适性,科学是全人类的,在科学基础上升华的科学精神必然具有广泛的普适性。科学精神从横向上看是对科学研究、实验等过程的反思,从纵向上看是对科学发展历史的总结,与科学知识、具体的科学研究、实验过程等相比,科学精神具有原则性。对于科学精神而言,无论是科学实验、科学研究,还是获取科学知识等实践过程都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规则。如果说科学侧重于求真,人文重于求善,艺术则侧重于求美,那么和艺术相比科学精神具有鲜明的理智性。艺术源于人类对于自身情感等非理性要素的体会,以主观感受等非理性要素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科学精神则更加偏重理性。科学精神的时代内容,就是培育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包括:继承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精神、批判怀疑精神、执着献身精神和平等合作精神。总之,“科学精神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培育科学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帮助民众树立彻底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通过培育民众的科学精神,才能使科学精神走出象牙之塔,融入中华文化,进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科学精神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知识和艺术所没有的独特功能,通过培育它能把人类带入理智社会,同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有重要作用。培育民众的科学精神是提高民众精神素质的关键环节。培育民众科学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科学精神的实质内容:实干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科学精神的核心: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团结协作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怎样培育民众的科学精神是该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观念上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培育是搞好培育工作的基本前提。相对而言,我们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特别是价值观的培养。民众文明素质的提高需要科学精神培育与人文精神培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明确培育机构、构建培育平台是搞好科学精神培育的基础。文明办、社联、自然科学联合会、学校、社区、博物馆、展览馆等应该承担培育民众科学精神的职责。改革各类教育是搞好培育的根本途径。根据科学精神的特点创新适合科学精神培育的教育模式,把科学精神作为基本内容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类教育之中。发挥舆论宣传、制度政策的导向作用是搞好培育的保障。舆论宣传要反迷信,揭露伪科学,挖掘各类先进模范身上蕴含着的科学精神。政府通过相应的制度、政策来引领和助推科学精神的培育。
【关键词】:科学精神 培育 创新 人文精神 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引言10-15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0
  • 1.1.1 选题依据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文献综述10-13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0-12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2-13
  • 1.3 研究方法13
  • 1.4 创新点13-15
  • 2 科学精神的基本界说15-23
  • 2.1 科学精神的本质及特征15-17
  • 2.1.1 科学精神的内涵15
  • 2.1.2 科学精神的普适性15-16
  • 2.1.3 科学精神的原则性16
  • 2.1.4 科学精神的理智性16-17
  • 2.2 科学精神的时代内容17-23
  • 2.2.1 继承创新精神17-19
  • 2.2.2 求真务实精神19-20
  • 2.2.3 怀疑批判精神20-21
  • 2.2.4 执着献身精神21-23
  • 3 培育民众科学精神的必要性23-30
  • 3.1 培育民众科学精神的价值23-24
  • 3.1.1 培育民众科学精神有助于推动中国进入理性社会23-24
  • 3.1.2 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对民众科学精神的培育24
  • 3.2 培育民众科学精神提高民众的基本素质24-27
  • 3.2.1 普通百姓科学素质较低、科学精神贫乏25-26
  • 3.2.2 科研人员学术不端行为频发26
  • 3.2.3 管理人员存在决策失误失效现象26-27
  • 3.3 培育民众科学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27-30
  • 3.3.1 实现中国梦需要培育民众的创新精神27-28
  • 3.3.2 实现中国梦需要培育民众的务实精神28
  • 3.3.3 实现中国梦需要培育民众的合作精神28-30
  • 4 培育民众科学精神的基本思路30-41
  • 4.1 观念上重视民众科学精神的培育30-32
  • 4.1.1 科学精神培育的现状30-31
  • 4.1.2 科学精神培育的深远意义31-32
  • 4.2 明确培育机构设立相应平台32-34
  • 4.2.1 明确培育机构32-33
  • 4.2.2 借助相应平台强化科学精神的普及33-34
  • 4.3 改革各种类型的教育34-37
  • 4.3.1 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科学精神的培育34-36
  • 4.3.2 明确培育内容36
  • 4.3.3 改进教育方法36-37
  • 4.4 发挥舆论宣传和制度政策的导向作用37-41
  • 4.4.1 在舆论宣传中给予科学精神应有的地位37-38
  • 4.4.2 完善科学技术奖励制度38-39
  • 4.4.3 完善学术的管理和监督体系39-40
  • 4.4.4 改革科技评审过程40-41
  • 参考文献41-44
  • 后记44-4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涛;论新时期科学精神及其教育[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杨长春;对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的探讨[J];青年探索;2003年03期

3 顾林正;;试论科学精神及其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意义[J];探索;2009年05期

4 葛彩云;张晓华;高军;;论科学精神与工科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培养[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王岑;对科技的人文反思[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11期

6 章晓麟,王大伟;论公安学科体系研究的重要性及科学精神[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7 王宁;;论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科学精神及其具体体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李定庆;;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基本路径[J];理论导报;2006年12期

9 董金明;常景华;;弘扬科学精神是推进现代化的文化自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1期

10 车洪波;郑俊田;;科学精神与学者良知[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祖甲;;科学精神刍议——科学理念门外谈之二[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春艳;张敬军;马萍;;论科学精神向现代人文思想的复归[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杨金山;;徐霞客与科学精神[A];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建峰;;弘扬科学精神应从科技界做起[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倪进科;;以人为本,开创科协工作的新局面——关于科协工作的几点思考[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6 孟庆龙;张雪胭;;试论装备人之科学精神[A];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7 彭清波;;通过物理学史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谢绍银;;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科学精神的培育[A];社会文化建设与邪教防范研究学术论文精选[C];2004年

9 于祺明;;在“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研究中应当坚定发扬科学精神[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邬晓燕;;当代文化危机和科学精神的融入[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秦元海;论科学精神[D];复旦大学;2006年

2 蒋道平;论科学精神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之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乔延鹏;自由、理性与创新[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家德;科学精神:科学发展观之魂[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于鸿;论科学精神及其在文化转型的意义[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3 唐淑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周威宇;论当前我国技术精神的缺失及培养[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丁婵娟;论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D];东北大学;2013年

6 齐惠娟;论当代我国民众科学精神的培育[D];河北经贸大学;2016年

7 曹远明;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D];中南大学;2008年

8 姜静;基于科学史教育的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9 孙定建;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科学精神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牛子宏;论毛泽东的科学精神[D];河南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论当代我国民众科学精神的培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52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8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