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建构中国道德建设的理想图景

发布时间:2022-01-04 10:52
  时下中国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中国伦理学的现代性内涵逻辑危机表明中国道德建设缺乏对现实的中国人和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的关注,从而缺乏属于现实中国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道德建设理想图景。中国道德建设理想图景的形成,既是伦理学持续争论的结果,又是日常生活中的人们不断地探索、试错、碰壁的结果。中国道德建设的内在价值,是要把中国人由基于自然性或现代性机械生成的人格提升为一种自由自觉的道德人格。中国的道德建设,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思维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对中国人的道德信仰或观念的培育为核心,从现实的中国人和中国人的现实的生活出发,走进化论与建构论相结合的道路,在对现实中国人的道德关怀中去关怀他们的道德。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言
第一章,中国道德建设的逻辑分析
    第一节,前提性的说明
    第二节,中国道德建设的内涵逻辑
    第三节,反思内涵逻辑
第二章,“底线伦理论”的困惑
    第一节,“底线伦理论”的价值关怀
    第二节,“底线伦理论”的非道德意义
    第三节,个性自由与道德信仰
第三章,中国道德建设的内在价值
    第一节,从规范到信仰
    第二节,自成目的性
    第三节,乌托邦精神
第四章,中国道德建设的生活立场
    第一节,马克思的启示
    第二节,道德建设与人的现实生活
    第三节,中国道德建设的生活立场反省
第五章,有“我”的道德建设
    第一节,道德建设的自我承担
    第二节,主体性的人:道德建设的实质追求
    第三节,道德权利:道德建设的伦理最低值
结语
参考文献
功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任危机的现代性解释[J]. 高兆明.  学术研究. 2002(04)
[2]百年伦理学研究回溯[J]. 王泽应.  东南学术. 2000(05)
[3]后现代法学:为法治探索未来[J]. 信春鹰.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5)
[4]伦理思维的前提批判——现代伦理建构的双维度思索[J]. 任剑涛.  天津社会科学. 1998(01)
[5]《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被转载摘登概况[J].   江苏社会科学. 1993(06)



本文编号:3568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568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2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