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5-11 21:07
本文关键词: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白族传统乡规民约是维系白族传统乡村社会内部秩序的行为规范,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思想。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调整白族乡村社会关系,缓解白族乡村社会矛盾,净化白族乡村社会风气,提高白族乡村社会道德风尚的作用。 本文以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历史发展,分析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内容,归纳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特点,挖掘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现代价值,并结合白族地区现阶段的实际提出合理继承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应该注意的问题。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孕育萌芽、缓慢发展、初步形成和日趋成熟四个阶段。白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其形成的前提,农耕经济是其形成的基础,中原统治者的提倡推动了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快速发展,风俗习惯,儒家思想和宗教思想则丰富了它的内容。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既有一般道德的共性特征,又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 作为时代的产物,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有着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它的合理内容对白族地区现代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应该予以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影响,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也充斥着一些阻碍社会进步的封建糟粕,应该予以摒弃。现阶段,合理继承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现代价值需要审时度势立足白族社会的全面发展,适应白族地区村民自治的实际情况,并在发展中保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白族 传统乡规民约 道德思想 现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大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19
- 一、问题的提出12-13
-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13-14
- (一) 研究目的13
- (二) 研究方法13-14
- 三、基本观点与创新之处14
- (一) 基本观点14
- (二) 创新之处14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4-16
- 五、白族概况16-17
- 六、白族传统乡规民约概说17-19
- (一)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概念17
- (二)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概述17
- (三)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历史概况17-19
- 第二章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形成的原因探析19-34
- 一、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发展历程19-25
- (一)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孕育萌芽19-20
- (二) 唐宋时期——缓慢发展20-21
- (三) 元明时期——逐步形成21-24
- (四) 清朝时期——日趋成熟24-25
- 二、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形成的原因探析25-34
- (一) 独特的地理环境25-26
- (二) 农耕经济基础26-27
- (三) 风俗习惯影响27-29
- (四) 儒家思想渗透29-30
- (五) 中原统治者的提倡30-31
- (六) 宗教思想影响31-34
- 第三章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内容34-49
- 一、社会公共道德34-39
- (一) 政治认同34-35
- (二) 防盗防窃35-36
- (三) 息诉止讼36-37
- (四) 禁赌劝善37-38
- (五) 提倡公益38-39
- 二、家庭伦理道德39-43
- (一) 长幼有序39-40
- (二) 重视婚约40-41
- (三) 夫妻互敬41
- (四) 勤俭节约41-42
- (五) 邻里互助42-43
- 三、个人品德修养43-44
- (一) 修身立德43-44
- (二) 勤奋务实44
- 四、生态伦理道德44-49
- (一) 合理利用水利资源44-46
- (二) 适度开发林业资源46-49
- 第四章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特点49-56
- 一、共性特点49-51
- (一) 共同的道德本质49-50
- (二) 共同的道德功能50-51
- 二、个性特点51-56
- (一) 民族性51
- (二) 乡土性51-53
- (三) 淳朴性53
- (四) 交融性53-56
- 第五章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现代价值56-72
- 一、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辩证分析56-59
- (一)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与现代社会的适应性56-57
- (二)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冲突57-59
- 二、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现代价值59-65
- (一) 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59-60
- (二) 促进白族地区社会和谐60-62
- (三) 促进白族地区家庭和睦62-63
- (四) 提高个人品德63
- (五) 推动白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63-65
- 三、合理继承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应注意的问题65-72
- (一) 立足白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65-67
- (二) 适应白族地区村民自治的实际67-70
- (三) 在发展中保持鲜明的特色70-72
- 结语72-73
- 参考文献73-77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77-78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78-79
- 致谢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李艳君;;碑刻中的白族习惯法[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谢晖;当代中国的乡民社会、乡规民约及其遭遇[J];东岳论丛;2004年04期
4 张文中;试论乡规民约的性质与效力[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5 白正骝;乡规民约与近代桂东南社会[J];广西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6 刘建荣;;乡规民约的法治功用及其当代价值[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张广修;村规民约的历史演变[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汪俊英;村规民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理论与改革;2000年05期
9 孙冕;;试论乡规民约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和功能[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李可;;论村规民约[J];民俗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8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58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