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11:09
本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实施,师范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越来越多的思政专业师范生不再把“中学教师”作为自己的成才方向,他们有些选择到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有些选择读研继续深造,还有些会选择与思想政治教育并不相关的工作,这就需要思政专业培养综合素质更强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模仍然是以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师为主要目标,过于强调该专业的师范特色而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就业形势原本就非常严峻的思政专业师范生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思政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完善迫在眉睫。 本文在第一部分首先对涉及到的核心概念做了概念厘定,并且将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要素做了具体介绍,除了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内容和结构以及质量评价体系这几个要素之外,在思政专业师范生成才方向多样化的今天本文还将就业指导纳入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中,并对其同样做了具体阐述,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基础性的,主要为后面的研究奠基。 本文在第二部分根据调查研究找出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中各要素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笼统单一,大多数还是以中学政治教师作为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宽窄不当,对于该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素质、知识和技能当前的培养模式中没有准确的定位;在课程设置方面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失调,理论课和实践课组合机械,为了拓宽思政专业学生的就业面而设置的非师范性课程流于形式;教学内容陈旧、片面,教学方法呆板、老化,“纯理论”教学与“纯行动”教学并存;在质量评价方面,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不够科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全面;在就业指导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并不重视对思政专业的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也很少采取具体有效的实际行动。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思政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该专业学生的更好成才,本文在第三部分从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内容和方法、质量评价和课程设置以及就业指导这几个方面分别作了研究,最终提出了一套应对方案: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方面要做到改变单一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培养规格;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做到优化课程设置,拓宽师范生就业选择空间;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要做到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理论传授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在质量评价方面,要加入非师范性技能考核,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最后要重视成才指导,有针对性的开展成才指导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师范生 培养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4;G65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4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8-9
- 1. 选题背景8-9
- 2. 选题意义9
- (二) 国内外研究述评9-12
- 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2.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三)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12-13
- 1. 论文的研究思路12-13
- 2. 论文的结构框架13
-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13-14
- 1. 创新之处13
- 2. 不足之处13-14
- 一、 概念厘定14-18
- (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14-15
-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概念15
- (三) 思政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概念及要素分析15-18
- 1. 思政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概念15
- 2. 思政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15-18
- 二、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18-27
- (一) 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不合理18-19
- 1. 培养目标笼统单一18-19
- 2. 培养规格宽窄不当19
- (二) 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不科学19-23
- 1.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比例失调20-21
- 2.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组合机械21-22
- 3. 课程内容深浅不当,非师范性课程流于形式22-23
- (三)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23-25
- 1. 教学内容陈旧、片面23-24
- 2. 教学方法呆板老化,“纯理论化”与“纯行动化”教学并存24-25
- (四) 评价体系不健全25-26
- 1. 教师教学评价不科学25
- 2. 学生学习评价不全面25-26
- (五) 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26-27
- 1. 思想上不重视成才指导26
- 2. 操作上指导缺乏针对性26-27
-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完善27-41
- (一) 改变单一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培养规格27-29
- 1. 以市场为导向,细化培养目标27-28
- 2. 兼顾就业多样化,合理设置培养规格28-29
- 3. 立足培养目标,因材施教分流培养29
- (二) 优化课程设置,拓宽师范生就业选择空间29-32
- 1. 强化马列原著课程教学,打牢政治专业根基30
- 2. 结合师范生就业多样化,构建复合式课程结构30-31
- 3. 充分利用选修课形式,拓宽政治专业口径31-32
- 4.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设置特色专业课程32
- (三) 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理论传授与实践锻炼相结合32-35
- 1. 结合党的新理念、新政策,体现政治学科特色32-33
- 2. 加大“通识”教育,培养“一专多能”人才33
- 3. 实行开放式教学,丰富教学内容33-34
- 4. 采用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4-35
- 5. 采用实践式教学,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35
- (四) 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加入非师范性技能考核35-38
- 1. 完善教师教学评价36-37
- 2. 改进学生学习评价37-38
- (五) 重视成才指导,有针对性的开展成才指导工作38-41
- 1. 搞好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工作38
- 2. 设立专门的学生成才教导部门38-39
- 3. 及时提供政治教师招聘信息39
- 4. 重视师范生的自主创业教育39-40
- 5. 以选修课形式开设考研课堂40-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6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46-47
- 致谢47-48
- 附录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王飞南;;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困境及出路[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韩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3 张婧;;国外高校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经验借鉴[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4 王平祥;李忠云;;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2期
5 张国启;张皓;;改革开放30年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嬗变及启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宋立军,张卓莉;高师思政专业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之研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宋立军;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规格与教学改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8 贾璐;;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1期
9 薛文飞;;以就业为导向的高师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对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严仍昱;;高校思政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及模式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本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59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