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其对策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其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目前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它可以被理解为上层建筑领域或者是思想政治层面的符合主流思想的稳定的状态,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以及各级党委和各地方政府都强调要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的自觉性,强化使命担当和履职尽责,真正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作了部署,要切实贯彻落实好这些战略和计划,当今社会互联网迅猛发展,它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虚拟性强、更新速度快、表达内容自由等特点,使得互联网领域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安全斗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同时各地区的互联网发展程度因经济、文化等原因而各有不同,其中一部分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普遍落后于其他较发达地区,加之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由于其传统文化、经济发展、社会思潮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在互联网领域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对于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意义。本文通过采用系统分析法、辩证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少数民族地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出一定的分析和在此基础上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在互联网领域对于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 少数民族地区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安全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1;D6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8
- (一) 选题背景11-12
- (二) 研究现状12-15
- 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三) 研究意义15-16
- (四) 研究方法16-17
- 1. 系统分析法16
- 2. 辩证分析法16
- 3. 文献分析法16-17
- (五) 创新之处17-18
- 1. 新角度17
- 2. 新思路17-18
- 一、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的相关概念18-23
- (一) 意识形态安全概念18-20
- 1. 意识形态的概念18-19
- 2. 意识形态安全的概念19-20
- (二) 互联网背景下意识形态安全的概念20-21
- (三) 互联网发展与意识形态安全的互动21-23
- 1. 互联网背景下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构成主体21-22
- 2. 意识形态在互联网条件下的传播途径22-23
- 二、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特殊因素23-31
- (一)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因素23-25
- (二) 全球化发展因素25-27
- (三) 经济发展因素27-29
- (四) 民族分离主义因素29-31
- 三、互联网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供的机遇31-39
- (一) 互联网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广阔的建设空间31-33
- 1. 共享公平的网络资源和网络环境31-32
- 2. 搭建政府与民族地区群众沟通的桥梁32
- 3. 新媒体与民族特色相结合32-33
- (二) 互联网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传播提供了新途径33-36
- 1. 传统的基础深厚的传播媒介33-34
- 2. 为独特的传播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34-35
- 3. 少数民族群众的话语权增强35-36
- (三)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工作方式36-39
- 1. 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和学习形式的创新36-37
- 2. 完善了维护工作的工作方式37-38
- 3. 推进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38-39
- 四、互联网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的挑战39-47
- (一) 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39-41
- 1. 西方国家拥有先进的网络技术39
- 2. 西方国家破坏少数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正常秩序39-40
- 3. 网络信息传播语言的单一性40-41
- (二) 网络媒介的目的性助推41-44
- 1. 网络推手的炒作41-42
- 2. 社会谣言的制造42-43
- 3. 网络舆论的压力43-44
- (三) 少数民族意识形态领导权受到冲击44-47
- 1.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思潮多样化的冲击44
- 2. 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斗争的加剧44-45
- 3. 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的监管工作难度大45-47
- 五、利用互联网加强少数民族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47-56
- (一) 加强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47-49
- 1.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47-48
- 2. 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和民族政策教育48-49
- 3.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教育49
- (二) 拓展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的传播能力49-52
- 1. 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49-51
- 2. 加强网络道德的传播能力51
- 3. 宣传先进的思想文化,弘扬民族精神51-52
- (三) 完善互联网领域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52-54
- 1. 建立健全互联网领域意识形态安全的法律法规52-53
- 2. 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领域意识形态安全的监管力度53-54
- 3.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推进互联网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54
- (四)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传播主体的发展能力54-56
- 1.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工作团队54-55
- 2. 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55-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建玮;赵丽丽;;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延边党校学报;2015年04期
2 任俊英;;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战略选择[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3 郑梦珊;;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研究[J];才智;2015年06期
4 杨嵘均;;论网络虚拟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策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01期
5 王秀丽;;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引导中值得注意的问题[J];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6 胡凯;杨竞雄;;习近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思想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7 孟宪平;;习近平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论析[J];探索;2014年05期
8 张爱华;;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相关问题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9 骆郁廷;史姗姗;;论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的文化话语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04期
10 植凤英;;论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J];教育文化论坛;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勃然;21世纪初美国网络安全战略探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白利友;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与少数民族的政党认同[D];云南大学;2013年
3 唐建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卜建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功能与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淼;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汤劢;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安全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罗文宁;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4 孙丹丹;西方国家渗透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浅析[D];河南大学;2011年
5 郑旭南;少数民族网络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其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5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65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