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的共同体精神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3 14:39
中国的社会转型以历史浓缩的形式进行,多种社会问题几乎同时出现,人们对实际物质利益的重视日益加强,对精神层面的追求退居其次,人们的思想观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原有的思想观念受到急遽冲击,社会主流的共同精神失落,出现价值观真空和价值观多元化、功利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人心中还有市场,社会主义的奉献精神、利他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人的观念和品质不断市场化,从而导致对物的依赖和人的贬值等人的异化现象,人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心不足。本文在对历史上存在的共同体进行回顾与反思的过程中,发现它们作为一个基于共同情感、具有共同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属性的社会联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带有“精神的意蕴”,继而通过对转型期中国的共同体精神研究,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契机,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和概念维度,来反思转型期中国社会出现的种种精神失落现象,对转型期中国共同体精神的重建做出了理论性的探索,以期能够对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文化建设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贡献微薄之力。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选题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 创新性
4 研究内容
5 研究方法
第1章 对共同体精神的回顾与反思
1.1 国内外历史上的共同体精神
1.1.1 中国传统社会的共同体精神
1.1.2 西方社会历史上的共同体精神
1.2 共同体精神的含义探析与意义重构
1.2.1 共同体的含义与特征
1.2.2 共同体精神的含义与特征
1.3 转型期中国的共同体精神所在
1.3.1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1.3.2 转型期中国的共同体精神
第2章 转型期中国的共同体精神失落
2.1 转型期中国的共同体精神失落现象
2.1.1 转型期中国的价值冲突
2.1.2 转型期中国的信仰危机
2.1.3 转型期中国的信任缺失
2.1.4 价值冲突、信仰危机、信任缺失对共同体精神的消解
2.2 转型期中国的共同体精神失落原因
2.2.1 转型期中国共同体精神失落的体制因素
2.2.2 信仰迷茫导致转型期中国共同体精神的失落
2.2.3 公共精神缺失瓦解了共同体精神的社会基础
第3章 转型期中国共同体精神的重建
3.1 转型期中国共同体精神的当代价值
3.1.1 重建共同体精神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3.1.2 重建共同体精神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
3.1.3 重建共同体精神有利于转型期中国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
3.2 转型期中国的共同体精神的建设路径
3.2.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建共同体精神
3.2.2 以构建和谐社区为试点重建共同体精神
3.2.3 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重建共同体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社区“共同体意识”的现代性解构及其重建[J]. 陈宗章. 理论导刊. 2010(03)
[2]精神生活的物化与精神家园的当代建构[J]. 庞立生,王艳华. 现代哲学. 2009(03)
[3]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途径探析:一个比较的视角[J]. 柳建文. 贵州民族研究. 2008(06)
[4]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学分析[J]. 张倩.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04)
[5]家园与人性[J]. 高秉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6]公共精神的缺失与重构[J]. 岳珂,姜峰.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08(03)
[7]公共精神的缺失与重构[J]. 岳珂,姜峰.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08 (03)
[8]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生命精神[J]. 胡海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9]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 郭齐家.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10]共同体精神与和谐社区[J]. 周建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硕士论文
[1]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 孙文营.首都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665325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选题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 创新性
4 研究内容
5 研究方法
第1章 对共同体精神的回顾与反思
1.1 国内外历史上的共同体精神
1.1.1 中国传统社会的共同体精神
1.1.2 西方社会历史上的共同体精神
1.2 共同体精神的含义探析与意义重构
1.2.1 共同体的含义与特征
1.2.2 共同体精神的含义与特征
1.3 转型期中国的共同体精神所在
1.3.1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1.3.2 转型期中国的共同体精神
第2章 转型期中国的共同体精神失落
2.1 转型期中国的共同体精神失落现象
2.1.1 转型期中国的价值冲突
2.1.2 转型期中国的信仰危机
2.1.3 转型期中国的信任缺失
2.1.4 价值冲突、信仰危机、信任缺失对共同体精神的消解
2.2 转型期中国的共同体精神失落原因
2.2.1 转型期中国共同体精神失落的体制因素
2.2.2 信仰迷茫导致转型期中国共同体精神的失落
2.2.3 公共精神缺失瓦解了共同体精神的社会基础
第3章 转型期中国共同体精神的重建
3.1 转型期中国共同体精神的当代价值
3.1.1 重建共同体精神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3.1.2 重建共同体精神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
3.1.3 重建共同体精神有利于转型期中国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
3.2 转型期中国的共同体精神的建设路径
3.2.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建共同体精神
3.2.2 以构建和谐社区为试点重建共同体精神
3.2.3 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重建共同体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社区“共同体意识”的现代性解构及其重建[J]. 陈宗章. 理论导刊. 2010(03)
[2]精神生活的物化与精神家园的当代建构[J]. 庞立生,王艳华. 现代哲学. 2009(03)
[3]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途径探析:一个比较的视角[J]. 柳建文. 贵州民族研究. 2008(06)
[4]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学分析[J]. 张倩.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04)
[5]家园与人性[J]. 高秉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6]公共精神的缺失与重构[J]. 岳珂,姜峰.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08(03)
[7]公共精神的缺失与重构[J]. 岳珂,姜峰.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08 (03)
[8]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生命精神[J]. 胡海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9]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 郭齐家.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10]共同体精神与和谐社区[J]. 周建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硕士论文
[1]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 孙文营.首都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665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665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