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网络表达的道德失范及其治理
发布时间:2022-07-22 19:36
公众网络表达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和思想的公共交流,但也出现了恶意散布谣言、随意宣泄情绪、传播低俗信息、侵犯个人隐私以及传播过度商业化或娱乐化信息等道德失范现象。网络表达的道德失范会严重影响公民道德养成、破坏社会形象、扰乱社会秩序、引发信任危机、导致网络暴力以及反噬现实社会,诱发深层次矛盾和风险。上述问题的成因主要是公众基本价值偏差影响了网络道德认同、网络运行特点引发了去个体化体验、群体心理依赖抑制了个体独立思考和网络监管不够弱化了个体规则意识。因此,网络表达的道德失范问题需要通过规范公众网络道德观与表达观、强化公众道德自律与道德责任、培养公众媒介素养与思考能力和优化网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等举措加以综合应对。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 公众网络表达道德失范的样态和影响
(一) 公众网络表达的兴起、表现与特点
(二) 公众网络表达道德失范的基本样态
(三) 公众网络表达道德失范的现实影响
二、 公众网络表达道德失范的生成原因
(一) 基本价值偏差影响网络道德认同
(二) 网络运行特点引发去个体化体验
(三) 群体心理依赖抑制个体理性思考
(四) 网络监管不够弱化个体规则意识
三、 公众网络表达道德失范的治理策略
(一) 立足网络表达要求,规范公众网络道德观与表达观
(二) 立足网络环境特点,强化公众道德自律与道德责任
(三) 立足群体心理规律,培养公众媒介素养与思考能力
(四) 立足表达监管实效,优化网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刍议[J]. 蓝江. 思想理论教育. 2020(01)
[2]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困境反思[J]. 梁庆婷,包娜.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3]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休闲异化及其扬弃路径[J]. 朱德琼.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4]新媒体视域下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逻辑生成[J]. 饶苗苗,何小春.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5]规范网络舆情传播 化解不良社会心态[J]. 石柳江. 人民论坛. 2018(01)
[6]提升自我意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J]. 阎国华. 学习与实践. 2017(09)
[7]网络不文明行为实施者的心理特点初步研究[J]. 胡志海. 心理科学. 2007(06)
本文编号:3665213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 公众网络表达道德失范的样态和影响
(一) 公众网络表达的兴起、表现与特点
(二) 公众网络表达道德失范的基本样态
(三) 公众网络表达道德失范的现实影响
二、 公众网络表达道德失范的生成原因
(一) 基本价值偏差影响网络道德认同
(二) 网络运行特点引发去个体化体验
(三) 群体心理依赖抑制个体理性思考
(四) 网络监管不够弱化个体规则意识
三、 公众网络表达道德失范的治理策略
(一) 立足网络表达要求,规范公众网络道德观与表达观
(二) 立足网络环境特点,强化公众道德自律与道德责任
(三) 立足群体心理规律,培养公众媒介素养与思考能力
(四) 立足表达监管实效,优化网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刍议[J]. 蓝江. 思想理论教育. 2020(01)
[2]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困境反思[J]. 梁庆婷,包娜.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3]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休闲异化及其扬弃路径[J]. 朱德琼.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4]新媒体视域下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逻辑生成[J]. 饶苗苗,何小春.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5]规范网络舆情传播 化解不良社会心态[J]. 石柳江. 人民论坛. 2018(01)
[6]提升自我意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J]. 阎国华. 学习与实践. 2017(09)
[7]网络不文明行为实施者的心理特点初步研究[J]. 胡志海. 心理科学. 2007(06)
本文编号:3665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66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