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道德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5 19:18
社会道德,作为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人类在文明时代初期就开始探索它、研究它,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伦理学家都曾提出过自己的道德学说。然而,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后,人类社会才真正产生了科学的社会道德观。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产生以来,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它做过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上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进行了充实、完善,有力地推动了社会道德的发展与进步。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道德现象,深刻揭示了道德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包括:道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道德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道德的历史继承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与作用,道德评价和道德品质形成,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人生观、道德理想及共产主义新人形成的规律等。 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看来,社会道德的进步与发展是与社会的经济基础相互联系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道德也必然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因而社会不同历史阶段道德发展也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具体内容。从社会主义道德的具体内容来看,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法与途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指导...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发展观
2.1 社会道德的起源
2.1.1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道德起源说
2.1.2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2.2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发展观
2.3 小结
第3章 道德的本质与形成条件
3.1 道德的本质
3.2 经济关系是道德形成的决定性条件
3.2.1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道德的性质
3.2.2 经济利益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2.3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的变化
3.3 生产力是道德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条件
3.3.1 生产力发展是道德进步的社会原动力
3.3.2 生产力对道德的直接促进作用
3.3.3 生产力发展提出道德进步的新要求
3.4 小结
第4章 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4.1 社会公德
4.2 职业道德
4.3 家庭美德
4.3.1 爱情的社会实质
4.3.2 婚姻家庭的本质
4.4 小结
第5章 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5.1 加强道德建设关键在党
5.1.1 党的领导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根本保证
5.1.2 道德建设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2 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协调推进
5.2.1 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的相互渗透
5.2.2 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的相互补充
5.3 道德建设与传统美德的融合
5.3.1 道德建设要批判地继承传统美德
5.3.2 道德建设必须融合传统美德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749042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发展观
2.1 社会道德的起源
2.1.1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道德起源说
2.1.2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2.2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发展观
2.3 小结
第3章 道德的本质与形成条件
3.1 道德的本质
3.2 经济关系是道德形成的决定性条件
3.2.1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道德的性质
3.2.2 经济利益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2.3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的变化
3.3 生产力是道德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条件
3.3.1 生产力发展是道德进步的社会原动力
3.3.2 生产力对道德的直接促进作用
3.3.3 生产力发展提出道德进步的新要求
3.4 小结
第4章 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4.1 社会公德
4.2 职业道德
4.3 家庭美德
4.3.1 爱情的社会实质
4.3.2 婚姻家庭的本质
4.4 小结
第5章 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5.1 加强道德建设关键在党
5.1.1 党的领导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根本保证
5.1.2 道德建设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2 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协调推进
5.2.1 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的相互渗透
5.2.2 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的相互补充
5.3 道德建设与传统美德的融合
5.3.1 道德建设要批判地继承传统美德
5.3.2 道德建设必须融合传统美德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749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749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