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农村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1 14:32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日渐凸显,已成为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环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农民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份额,农民群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要素,所以农业及农民本身在国民经济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农村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意识形态安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因此农村意识形态安全俨然成为整个意识形态安全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基层党组织能力弱化、主流价值观念淡化、宗教封建迷信“沉渣泛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创新不足、网络新媒体冲击等诸多自身问题和外部挑战。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呈现出文化多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格局,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自我意识等都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正面临着现实问题解释、凝聚民心共识、社会整合引领等时代要求。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安全在价值观念、信仰认同、公共舆情等多个领域呈现出新的矛盾且亟需及时、系统地阐述和解决。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点多面广、内容庞杂,只有聚焦影响农村意识...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安全概述
(一)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概念由来及发展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问题的认识
(二)意识形态的现实功能
1.广泛凝聚政治共识
2.构筑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基石
3.巩固政治统治的基础和安全
(三)意识形态安全及农村意识形态安全
1.何为意识形态安全
2.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3.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安全范畴的提出
二、新时代我国农村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公德淡漠与主流价值观念缺失
1.农村社会公德淡漠
2.主流意识形态在农村社会流于形式
(二)农村宗教、封建迷信活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蚕食”
1.西方宗教在农村“地下”违规扩张
2.邪教在农村展现“毒燎虐焰”般端倪
3.封建迷信成为农村不可忽视的“精神枷锁”
(三)主流意识形态在农村面临认同危机
1.农村宗族势力介入基层政权引发权威危机
2.农村公共事务处理不公正引起合法危机
3.农村干群关系疏远带来信任危机
(四)网络空间成为农村意识形态安全薄弱环节
1.网络“杂音”冲击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2.网络不良信息泛滥干扰农民价值取向
3.农村网络舆情监控存在“盲点”
三、新时代我国农村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革导致主流价值观念主导地位下降
1.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观念的削弱
2.农村社会转型导致农民价值观念“摇摆”
(二)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滞后
1.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阻碍”
2.西方意识形态对农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的渗透
3.宗教在农村依然具有一定“热度”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能力弱化
1.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不强
2.农村基层党组织协调整合作用下降
3.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作用较弱
(四)网络空间成为农村意识形态安全“新风险点”
1.农村基层党组织对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重视不够
2.网络空间成为农村“草根”式公共舆论领域
3.农村网络舆情缺少有效管控疏解机制
四、新时代加强农村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对策
(一)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1.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筑牢农村意识形态安全根基
2.提升农民“获得感”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维护农村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
1.推进先进文化在农村大发展
2.培育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农村文化
3.发掘宗教文化有益成分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1.明确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
2.培育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政治伦理精神
3.推进主流意识形态与农村社会生活的融合
(四)尊重网络发展规律,变“风险点”为“保障点”
1.运用新媒体创新农村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
2.拓展网络时代农村基层“自治”新途径
3.构建适应新时代的农村网络舆情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本文编号:3777312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安全概述
(一)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概念由来及发展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问题的认识
(二)意识形态的现实功能
1.广泛凝聚政治共识
2.构筑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基石
3.巩固政治统治的基础和安全
(三)意识形态安全及农村意识形态安全
1.何为意识形态安全
2.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3.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安全范畴的提出
二、新时代我国农村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公德淡漠与主流价值观念缺失
1.农村社会公德淡漠
2.主流意识形态在农村社会流于形式
(二)农村宗教、封建迷信活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蚕食”
1.西方宗教在农村“地下”违规扩张
2.邪教在农村展现“毒燎虐焰”般端倪
3.封建迷信成为农村不可忽视的“精神枷锁”
(三)主流意识形态在农村面临认同危机
1.农村宗族势力介入基层政权引发权威危机
2.农村公共事务处理不公正引起合法危机
3.农村干群关系疏远带来信任危机
(四)网络空间成为农村意识形态安全薄弱环节
1.网络“杂音”冲击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2.网络不良信息泛滥干扰农民价值取向
3.农村网络舆情监控存在“盲点”
三、新时代我国农村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革导致主流价值观念主导地位下降
1.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观念的削弱
2.农村社会转型导致农民价值观念“摇摆”
(二)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滞后
1.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阻碍”
2.西方意识形态对农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的渗透
3.宗教在农村依然具有一定“热度”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能力弱化
1.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不强
2.农村基层党组织协调整合作用下降
3.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作用较弱
(四)网络空间成为农村意识形态安全“新风险点”
1.农村基层党组织对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重视不够
2.网络空间成为农村“草根”式公共舆论领域
3.农村网络舆情缺少有效管控疏解机制
四、新时代加强农村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对策
(一)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1.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筑牢农村意识形态安全根基
2.提升农民“获得感”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维护农村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
1.推进先进文化在农村大发展
2.培育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农村文化
3.发掘宗教文化有益成分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1.明确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
2.培育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政治伦理精神
3.推进主流意识形态与农村社会生活的融合
(四)尊重网络发展规律,变“风险点”为“保障点”
1.运用新媒体创新农村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
2.拓展网络时代农村基层“自治”新途径
3.构建适应新时代的农村网络舆情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本文编号:3777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777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