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智慧供应链的信用共享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1 22:11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金融领域中,普遍存在着融资成本高、贷款金额少、贷款期限短等缺点。在面对融资成本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利用其有订单、有技术、有前景的独特优势,与各个行业的优质大企业合作,整合中小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全方位信用,进而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带来更低的融资成本,借助智慧供应链的大数据支撑,打破了以往的行业边界与发展模式,形成信用共享体系,提高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智慧供应链系统实现整体性和规范化。首先,以大量的文献为基础,结合中小企业实际发展特点与智慧供应链系统特征,建立中小企业智慧供应链信用共享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风险评价模型过程中,引入风险的可预测性因素,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及可预测性三个维度确定风险等级表,集成评价信息;采用概率语言模糊熵确定指标权重。最终将权重与评价信息集成得出风险量化值与综合风险值,由此建立起中小企业智慧供应链信用共享风险的评价模型。其次,从信用信息资源不对称角度出发,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风险控制模型,分别考虑委托方与代理方的风险态度,探讨模型中的吸收信用成本系数、信用转移系数等关键因素对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2.3 章节安排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智慧供应链研究
2.2 共享模式相关研究
2.3 信用共享研究
2.4 信用共享风险研究
2.4.1 信用共享的风险识别
2.4.2 信用共享的风险评估
2.4.3 信用共享的风险控制
2.5 本章小结
3 中小企业智慧供应链的信用共享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3.2 初级评价指标的选取
3.3 评价指标的筛选
3.3.1 指标调查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
3.3.2 数据的信度分析
3.3.3 评价指标的效度分析
3.3.4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3.4 评价模型的构建
3.4.1 二维风险矩阵的不足
3.4.2 三维风险矩阵模型
3.4.3 指标权重确定
3.4.4 综合集成
3.4.5 评价模型运行过程
3.5 本章小结
4 中小企业智慧供应链的信用共享风险控制模型构建
4.1 委托代理理论与风险控制思路
4.2 模型构建
4.2.1 模型假设和参数说明
4.2.2 模型建立与求解
4.2.3 模型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应用研究
5.1 中小企业概况
5.2 信息获取与处理
5.3 确定权重
5.4 综合集成
5.5 控制启示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信用共享风险评价指标调查研究问卷
附录 B:信用共享风险指标权重专家打分表
附录 C:信用共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级确定
附录 D:信用共享风险发生的严重性等级确定
附录 E:信用共享风险可预测性等级确定
附录 F:应用研究相关数据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本文编号:3777954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2.3 章节安排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智慧供应链研究
2.2 共享模式相关研究
2.3 信用共享研究
2.4 信用共享风险研究
2.4.1 信用共享的风险识别
2.4.2 信用共享的风险评估
2.4.3 信用共享的风险控制
2.5 本章小结
3 中小企业智慧供应链的信用共享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3.2 初级评价指标的选取
3.3 评价指标的筛选
3.3.1 指标调查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
3.3.2 数据的信度分析
3.3.3 评价指标的效度分析
3.3.4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3.4 评价模型的构建
3.4.1 二维风险矩阵的不足
3.4.2 三维风险矩阵模型
3.4.3 指标权重确定
3.4.4 综合集成
3.4.5 评价模型运行过程
3.5 本章小结
4 中小企业智慧供应链的信用共享风险控制模型构建
4.1 委托代理理论与风险控制思路
4.2 模型构建
4.2.1 模型假设和参数说明
4.2.2 模型建立与求解
4.2.3 模型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应用研究
5.1 中小企业概况
5.2 信息获取与处理
5.3 确定权重
5.4 综合集成
5.5 控制启示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信用共享风险评价指标调查研究问卷
附录 B:信用共享风险指标权重专家打分表
附录 C:信用共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级确定
附录 D:信用共享风险发生的严重性等级确定
附录 E:信用共享风险可预测性等级确定
附录 F:应用研究相关数据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本文编号:3777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777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