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民生观指导下康平县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9 03:32
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日益提升。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总布局,并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中,习近平同志也在充分肯定了我国生态建设工作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新举措。由此可见,在这一期间形成的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理论、主张和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而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习近平生态民生观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开拓民生建设新领域,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建设紧密结合,提出一系列可行措施和论断,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思想。论文将康平县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研究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对象,是因为其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生态脆弱地发展成为现在的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生态涵养区在生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0.2 研究现状
0.3 本文研究方法
0.4 本文创新之处
1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概述
1.1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相关概念
1.1.1 习近平生态观
1.1.2 习近平民生观
1.1.3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
1.2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理论基础
1.2.1 马克思主义生态民生思想
1.2.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民生思想
1.2.3 中国历届领导人的生态民生思想
1.3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主要内容
1.3.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1.3.2 生态红线是民生建设的底线
1.3.3 生态安全是民生安全的基石
1.3.4 生态治理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1.4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基本特征
1.4.1 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性
1.4.2 理论底蕴深厚的继承性
1.4.3 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性
1.4.4 共治共建共享的全局性
2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指导下康平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2.1 康平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2.1.1 积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构建康平居民生活环境绿色屏障
2.1.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康平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1.3 城乡环境治理成果显著,康平县人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2.1.4 康平县生态空间不断优化坚守民生建设基本底线不动摇
2.2 康平县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2.2.1 康平县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弱
2.2.2 康平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较为缓慢
2.2.3 康平县生态民生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3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对康平县生态文明建设指导的现实意义
3.1 开拓民生建设新领域落实康平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
3.1.1 有利于优化康平县城乡人居环境努力建设新时代秀美康平
3.1.2 有利于提高康平县人民生态意识成为“生态立县”主力军
3.2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康平县生态民生建设深度融合
3.2.1 有利于促进康平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获得感
3.2.2 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优化康平人居环境
3.2.3 有利于实现康平县生态旅游产业统筹发展加快城乡融合进程
3.3 加强康平县政府自身执政能力建设以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3.3.1 有利于完善康平政府生态责任监督机制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3.3.2 有利于强化康平政府生态法律制度建设保障人民有法可依
4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指导下康平县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解决路径分析
4.1 加强理论引领以多途径培养康平县生态文明建设内生动力
4.1.1 加强康平农村宣传教育以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环保观
4.1.2 丰富舆论宣传方式以扩大康平人民生态文明教育广度
4.1.3 实现理念进社区进校园切实加大康平县宣传教育深度
4.2 加快康平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构建绿色发展新模式
4.2.1 促进康平县现代化农业产业融合提升人民获得感
4.2.2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康平经济可持续发展
4.2.3 强化监管和设施建设推动康平生态旅游人性化发展
4.3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康平县生态民生保障机制体制
4.3.1 构建更为便捷的生态建设监督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4.3.2 完善康平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群众权益
4.3.3 建立更为严格的生态建设考核制度规范党员干部执法行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793632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0.2 研究现状
0.3 本文研究方法
0.4 本文创新之处
1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概述
1.1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相关概念
1.1.1 习近平生态观
1.1.2 习近平民生观
1.1.3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
1.2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理论基础
1.2.1 马克思主义生态民生思想
1.2.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民生思想
1.2.3 中国历届领导人的生态民生思想
1.3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主要内容
1.3.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1.3.2 生态红线是民生建设的底线
1.3.3 生态安全是民生安全的基石
1.3.4 生态治理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1.4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基本特征
1.4.1 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性
1.4.2 理论底蕴深厚的继承性
1.4.3 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性
1.4.4 共治共建共享的全局性
2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指导下康平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2.1 康平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2.1.1 积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构建康平居民生活环境绿色屏障
2.1.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康平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1.3 城乡环境治理成果显著,康平县人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2.1.4 康平县生态空间不断优化坚守民生建设基本底线不动摇
2.2 康平县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2.2.1 康平县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弱
2.2.2 康平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较为缓慢
2.2.3 康平县生态民生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3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对康平县生态文明建设指导的现实意义
3.1 开拓民生建设新领域落实康平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
3.1.1 有利于优化康平县城乡人居环境努力建设新时代秀美康平
3.1.2 有利于提高康平县人民生态意识成为“生态立县”主力军
3.2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康平县生态民生建设深度融合
3.2.1 有利于促进康平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获得感
3.2.2 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优化康平人居环境
3.2.3 有利于实现康平县生态旅游产业统筹发展加快城乡融合进程
3.3 加强康平县政府自身执政能力建设以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3.3.1 有利于完善康平政府生态责任监督机制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3.3.2 有利于强化康平政府生态法律制度建设保障人民有法可依
4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指导下康平县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解决路径分析
4.1 加强理论引领以多途径培养康平县生态文明建设内生动力
4.1.1 加强康平农村宣传教育以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环保观
4.1.2 丰富舆论宣传方式以扩大康平人民生态文明教育广度
4.1.3 实现理念进社区进校园切实加大康平县宣传教育深度
4.2 加快康平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构建绿色发展新模式
4.2.1 促进康平县现代化农业产业融合提升人民获得感
4.2.2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康平经济可持续发展
4.2.3 强化监管和设施建设推动康平生态旅游人性化发展
4.3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康平县生态民生保障机制体制
4.3.1 构建更为便捷的生态建设监督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4.3.2 完善康平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群众权益
4.3.3 建立更为严格的生态建设考核制度规范党员干部执法行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793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793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