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升网络意识形态领导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3 08:08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这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作用,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对意识形态生产、传播和认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和最前沿。一时间,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社会思潮以及复古的、反动的思想充斥在网络空间,挑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提升党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力,将分散的社会个体的意志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形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共识,凝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应该重视的现实问题。本文按照原理阐释——现状分析——对策建议的基本思路,坚持理论与实践、总体研究和个案阐释相结合的原则,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升网络意识形态领导力的概念、现实挑战和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具体而言,包括:首先,界定了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领导力的概念和构成。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
        1.2.2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1.2.3 新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传播机制
        1.2.4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策略
        1.2.5 总结与展望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网络意识形态
        2.1.2 领导力
        2.1.3 网络意识形态领导力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意识形态领导思想
        2.2.2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思想
第三章 网络意识形态领导力的基本构成及内在关系
    3.1 网络意识形态领导力的基本构成
        3.1.1 理论创新能力
        3.1.2 话语传播能力
        3.1.3 舆论引导能力
        3.1.4 危机治理能力
    3.2 网络意识形态领导力构成要素的内在关系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领导力面临的挑战
    4.1 西方网络意识形态渗透引发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危机
        4.1.1 鼓吹网络空间的“普世价值”
        4.1.2 加强对华意识形态输出
    4.2 自媒体的发展冲击传统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
        4.2.1 交互性的传播模式消解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力
        4.2.2 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弱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吸引力
    4.3 网络空间思想多元化增加了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难度
        4.3.1 网络舆情的“群体极化”加大了网络意识形态的管控难度
        4.3.2 网络意见领袖的非理性言论加剧了网络舆论引导的复杂性
        4.3.3 多元化网络思潮的泛滥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力
    4.4 领导干部网络意识形态领导能力相对不足
        4.4.1 部分领导干部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研究不够
        4.4.2 部分领导干部网络意识形态把控能力不强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领导力的提升策略
    5.1 推进网络意识形态理论创新
        5.1.1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
        5.1.2 注重以问题为导向推进理论创新
        5.1.3 坚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论创新
    5.2 创新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表达
        5.2.1 在话语内容上贴近现实生活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解释力
        5.2.2 在语言表述上融入大众语言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亲和力
        5.2.3 在表现形式上注重感性体验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
    5.3 建立网络舆论正向引导机制
        5.3.1 构建主流媒体与网民良好互动机制
        5.3.2 构建网络意见领袖教育和培养机制
    5.4 构建网络舆情危机治理体系
        5.4.1 以技术为支撑打造数字化的网络治理平台
        5.4.2 健全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的保障机制
    5.5 加强党的干部网络意识形态领导能力培训
        5.5.1 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
        5.5.2 加强应用技能培训和锻炼
    5.6 加强网络安全国际合作
        5.6.1 以尊重网络主权为基础凝聚合作共识
        5.6.2 以深化合作为核心加快国际规则制定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15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815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7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