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我国励志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5-30 17:04

  本文关键词:我国励志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励志教育属于理想信念教育,它的关键点在于确立明确的志向。我国的励志教育历史悠久,上至远古社会,下至社会主义社会,励志教育一直处于连续不断的发展历程之中。虽然名称不一,但是其精神实质都是一致的。励志,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励什么志、志如何励,表现为:磨砺心智、鼓舞斗志、确立理想、实现志向。通过借鉴由古至今的资料,我们可以梳理我国励志教育的发展历程,由此归纳出我国励志教育发展历程的当代价值。文章对励志教育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并对我国励志教育的历史分期进行了划分,即分为远古社会的励志教育、古代社会的励志教育、近代社会的励志教育、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励志教育。从这四个历史时期详细梳理我国励志教育的发展历程,并对四个历史时期励志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最后分别评析每个不同历史时期励志教育的作用、不足以及局限性。远古社会的励志教育主要包括:神话传说、图腾崇拜、大自然的威力;古代社会的励志教育主要包括:精彩名篇引领人们养成良好品行、立志当高远和坚定、培养君子和大丈夫的气节、精忠报国;近代社会的励志教育主要包括:民主科学的启蒙、探讨民族性和改造国民性、参加资产阶级革命和爱国运动的自我教育、新式学堂和报刊宣传。最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励志教育主要包括: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献身祖国,服务人民,坚守正义,担当责任;不畏艰险,勇于拼搏,开拓进取,振兴中华;理论灌输和榜样宣传。通过对我国励志教育发展历程的梳理,归纳出我国励志教育发展历程的六大当代价值:坚持各个时期励志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国、为公、奋斗;坚持以成败、得失论英雄和不以成败、得失论英雄两个标准;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坚持燕雀之志与鸿鹄之志并行不悖;坚持良好品行的培养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坚持励志教育方法的平等性、实践性、多样性。
【关键词】:励志 励志教育 发展历程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4
  • 1.1 选题背景9
  • 1.2 选题意义9-11
  • 1.2.1 理论意义9-10
  • 1.2.2 实践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4 研究方法13
  • 1.5 创新点13-14
  • 2 励志教育的内涵14-17
  • 2.1 励志14-15
  • 2.2 励志教育15-16
  • 2.3 励志教育历史分期的划分16-17
  • 3 远古社会的励志教育17-21
  • 3.1 远古社会励志教育的社会环境17
  • 3.2 神话传说彰显人们自强不息和奉献担当的精神17-18
  • 3.3 图腾崇拜激发人们生存的勇气和生命的力量18-19
  • 3.4 大自然的威力磨练出人们的坚强意志和互助互惠的美德19-20
  • 3.5 远古社会励志教育评析20-21
  • 4 古代社会的励志教育21-29
  • 4.1 古代社会励志教育的社会环境21-22
  • 4.2 精彩名篇引领人们养成良好品行22-23
  • 4.3 立志当高远和坚定23-24
  • 4.4 培养君子和大丈夫的气节24-25
  • 4.5 精忠报国是人生最大的志向25-26
  • 4.6 古代社会励志教育评析26-29
  • 5 近代社会的励志教育29-36
  • 5.1 近代社会励志教育的社会环境29-30
  • 5.2 民主科学的启蒙30-31
  • 5.3 探讨民族性和改造国民性31
  • 5.4 参加资产阶级革命和爱国运动的自我教育31-32
  • 5.5 新式学堂和报刊宣传的教育方法32-33
  • 5.6 近代社会励志教育评析33-36
  • 6 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励志教育36-43
  • 6.1 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社会励志教育的社会环境36-37
  • 6.2 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37-38
  • 6.3 献身祖国,服务人民,坚守正义,担当责任38-39
  • 6.4 不畏艰险,勇于拼搏,开拓进取,振兴中华39
  • 6.5 理论灌输和榜样宣传的教育方法39-40
  • 6.6 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社会励志教育评析40-43
  • 7 我国励志教育发展历程的当代价值43-49
  • 7.1 坚持各个时期励志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国、为公、奋斗43-44
  • 7.2 坚持以成败、得失论英雄和不以成败、得失论英雄两个标准44-45
  • 7.3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45-46
  • 7.4 坚持燕雀之志与鸿鹄之志并行不悖46
  • 7.5 坚持良好品行的培养和民族精神的培育46-47
  • 7.6 坚持励志教育方法的平等性、实践性、多样性47-49
  • 结束语49-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梅;;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励志教育研究[J];甘肃农业;2010年07期

2 胡勇胜;;论大学生励志教育的载体选择与构建[J];考试周刊;2012年43期

3 付新民;龙雨娇;李九彬;;学校励志教育刍议[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年06期

4 王国庆;石海洲;;励志教育为素质教育打开新窗口——郑州市三十六中三大步励志教育特别报道[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年10期

5 邓江;王军华;;大学生励志教育与自我激励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Z1期

6 霖格轩;;励志教育 唤醒学生内动力[J];青春期健康;2013年02期

7 鲁显玉;王振宇;;在大学生中开展励志教育的作用及方法[J];文教资料;2009年29期

8 唐建峰;;针对大学生开展励志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24期

9 郑禹;;励志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03期

10 胡勇胜;杨能山;;论新时期大学生励志教育的载体选择与运用[J];文教资料;2012年21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励志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407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c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